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贺怀祥 史佳妮
[导读]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全方位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贺怀祥   史佳妮

        甘肃省庆城县陇东中学 745100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庆阳第二中学 745000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全方位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此,教育部门也提出了很多政策来改变当前教育存在的缺陷。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创新。核心素养的教育是高中教育中各个学科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化学是较为难理解的科目,所以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师也在逐渐的注重学生对学科素养的培养,这也是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效率的必要方法。这篇文章就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正文】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仅仅在于语数外上,更重要的是在化学学科上,因为化学在高中时期是一门很难学会的科目,很多学生都因为搞不懂其中的一些概念还有一些公式理论而逐渐在化学学科中迷失自己。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化学的教育方法以及学习理念都有所改变,尤其是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就可以看出在高中阶段目前考查学生最多的地方就是必备的一些化学知识,并从中进行一些拓展,来让学生把必备的化学知识内容与化学的核心素养相结合,从而达到化学学习所要求的层次。
一、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素养主要是指让学生从学习和实践两方面相结合中来形成一个学科的典型特征,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以此为借鉴,更好更深入的学习这一学科。这是当下教育阶段,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高中化学中很多知识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所以这也就体现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让学生从实践的学习中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容,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辨识宏观与探析微观、改变观念与均衡思想、推理证据与认识模型、探究实验与创新思维、科学观念与社会义务这五个方面。这也就说明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所提到的内容,更多的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深入探究每一个知识层面的深刻内容,从而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起完整的化学体系,活跃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2.1 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素质的全方位的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体现在学生将实践内容与学习知识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借此来解决遇到的很多问题并深入探究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在形成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在学生的脑子里构建起学习框架以及探究方向。这些都从侧面体现出学生思维能力的活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中,也在促进着学生的全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不管是当下还是之后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2.2 深刻展现了化学科目的本质以及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化学的核心素养中的五大模块中,宏观、微观以及涉及到的符号都展示了所学化学知识的整个变化和反映的过程,只有深入了解三者之间与化学物质变化的关联才能更好地学会化学,才能将这一知识中的具体现象在脑海中呈现出来。

而且在学生思考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中,会慢慢的将新学的知识内容与之前的知识相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也会逐渐地发现这些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联系,并还可以通过所学到的很多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而且化学当中的很多知识会与环境还有医学科学技术上有很大的联系,很多学生可能会因为喜欢学习而到后来喜欢上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为社会也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2.3 核心素养的教学符合当下教育部门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部门的要求也越发严格,从而伴随着新课改条例的颁布,很多学校都对每个班级每个科目做出调整,化学的教育理念中,实验和教材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教师都不能掌握好这些之间的联系,不能深入的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思维的发展,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的厌学心理。而核心素养确是很好的满足这一方面内容的教育方法,既把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了上来,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全方面素质,所以这是符合当下教育教学最好的方法。
         三、将实验与课堂讲课相结合,从而促进化学学科素养的形成。
         很多学生在听教师上课时都会感到很烦躁,觉得很无聊,即便是教师会变换着方法给学生讲课,但是学生都会因为听不懂而放弃听讲。而化学中,很多时候是需要用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的,很多时候,学生看到实验结果摆在面前,却不知道怎么来的,没有亲眼看到过,所以脑子里的疑惑就会有很多。学生更倾向于自己动手来探究结果,这样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很多教师会采用让学生观看做实验视频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虽说有效,但是学生对这样的结果仍抱有一些疑惑,所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实验的效果和有趣,从而喜欢上化学。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化学反应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验过程中,这也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的课本中第四章第三节的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教材中明确的给出了实验的反应以及结果,学生在看课本的过程中,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其中的知识内容,但是学生不能深入的感受到这一反应具体是怎样形成的,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验,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品红溶液再加入二氧化硫后,开始褪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学生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可以想到平时用的漂白剂中就含有这一类的物质元素,这样在学生以后看到二氧化硫这样的字眼就会想到之前做过的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以及二氧化硫具有的特性。这样学生在对这一知识印象深刻的同时,做题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思考的方面也就更加广泛了,这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自己动手得到的结果要比从书上,从老师口中得到答案的印象更加深刻,更加长久,这也对学生之后深入研究,在脑海里构建框架时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方式。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形成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教育方式,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让师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开发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形成更好的学科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久华,王磊.促进学生无机物认识方式的持续进阶——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无机物主题编写思路及使用建议[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01):2-8.
         [2]岳翊杨,王秋.成分显示理论视域下海峡两岸高中化学教材习题设计对比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01):15-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