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何 盼
[导读] 思维导图作为流程性、具象化图示
        何盼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园区小学  322200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流程性、具象化图示,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其对于学生群体的成长来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应用,认为教师应该善于从课堂教学实际着手,通过多样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数学学科和生活实践的关联是相当密切的,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但是受到学科特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时候难以有效地掌握并理解数学知识,针对此种教学情况,教师有必要针对性地应用思维导图形式,以此为支撑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设,转变学生的传统思考模式,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体系形态,构建抽象数学知识和具象化数学知识相互衔接的桥梁,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成长,满足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
一、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的应用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可以说是开展高效保质的课堂的基础支撑,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可以极大程度地保障教育质量。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都是国家相关教育机构作出层层筛选的,将学生群体的学习实际需求以及其智力发展情况作为核心依据,绝大多数教材知识都是将理论文化内容以及数学计算作为核心,虽然其对于知识内容的囊括相当具体,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够合理的话,势必会导致学生群体出现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导致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影响。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有必要积极地应用多样化数学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当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结合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需要,通过树形图、框架图等方式予以直观呈现,并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设计思维导图、评价思维导图,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更为有效地开展后续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北师大版本中有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以及梯形的相关知识内容后,因为此类知识内容普遍将图形作为核心,导致学生很有可能出现记忆混淆的现象,影响到其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鉴于此,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各种图形内容的条件、定理、特征等进行整理,通过直观且具体的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予以呈现,此举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有效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奠定坚实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思维导图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上的应用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外部环境的有效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此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贴合教学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模式的充分支撑,为学生营造出开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的束缚,更为积极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度。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北师大版“认识钟表”的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尝试着先行为学生讲解认识钟表的方法,而后组织学生群体轮流上台,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学生一天的活动进程,包括起床、早饭、上学、午饭、晚饭等,而后将各种活动所对应的时间进行罗列处理,最后由教师和学生群体进行审核评价,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此项活动当中,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群体的参与力度,营造出足够开放活跃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
三、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上的应用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处于智力发展和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其在自身学习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引发各种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针对于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深层次应用将会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具体的图形、符号、框架等方法实现对抽象知识内容的具象化处理,优化完善学生的思维素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能力。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北师大版“方程”的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由于学生是刚刚接触带有未知数的数学等式,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无从着手的问题,此时便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方程的基本含义以及关键内容进行罗列提炼处理,使其更加通俗易懂,这样便能够促使学生更为有效地理解认识此部分知识内容,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此后的问题处理活动中精准地寻找问题的关键内容并予以有效解决,发散学生群体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思维导图在整理复习数学资料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崭新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学科的整体化认识,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正确地把握掌控各种知识内容的关联性,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整体化认识。在总结单元知识和复习资料的时候可以明确许多知识表面上并没有过多关联性,但是其本质上却又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联,将此类知识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便能够形成更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在进行单元知识复习的时候可以发现章节知识内容相对较多,因而导致学生记忆分布零散,此时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性地应用思维导图,通过直观具体的图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归纳相应的数学复习知识,构造出符合自身思维认知需要的系统,形成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节约学生所耗费的学习时间,提升学习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成长本身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出足够开放活跃的情境,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加深对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其教育优势促进学生的深度成长,满足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文能.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78.
[2]夏继红.小学数学微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0-171.
[3]唐海燕.小学数学平面图形面积思维导图构建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