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何利军
[导读] 在我国当前高中阶段教育体系内,数学学科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何利军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我国当前高中阶段教育体系内,数学学科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且在高考总分数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其同初中阶段数学学科课程知识相比,在理论知识的涉猎广度和理解深度都有了显著提升。因此。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唯有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并在课堂实际开展过程中做到目的明确且恰当有效的运用,才能真正推动学生更好地完成对于高中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实现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关键词:困惑;思考;课堂教学;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针对我国教育领域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可知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强化和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然而,尽管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教育需求,并能够在学生数学素养培育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但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惑与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笔者针对此类困惑展开透彻分析,并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所应当采取的相应解决举措展及合理实践方法展开深入探讨尤为必要。
        1. 探究性学习概念浅析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简单分析就是一种不同于当下传统学习模式的创新型学习模式,其有着较强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特征。其以探索性为根本,注重学生在学习阶段内通过体会知识探究过程所形成的体验。
        2.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内的困惑
        2.1 难以实现同讲授教学的有机融合
        在高中数学课堂开设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模式因实践产生的困惑最核心的就是其在课堂教学举措方面和教学氛围烘托方面难以保障有效性得到充分稳定发挥,进而阻碍了高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充分方调动,且特别是在对齐的具体应用阶段,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模式尚未形成透彻理解解微开展深入研究,因此,其自然无法推动探究性学习和课堂讲授式教学实现有机结合并做到融会贯通,阻碍了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学价值的发挥。
        2.2 教师无法透彻理解师生角色互换
        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展开教学过程中,普遍不能够对于课堂主导性地位理应由学生所占据的概念及意义形成清晰理解和透彻认识,无法使学生的教学引导性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培育和提升,进而造成了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浪费。
        2.3 学生尚未具备统一较高探究水平
        高中阶段的学生群体相较于初中与小学阶段,具有着人数总量更多,性格特征、认知水平和学习偏好差异更大的显著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师的相同教学模式应用下,学生极易出现数学知识学习水平两极分化特别明显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为针对同一数学问题,学习水平较好的会及时产生敏捷反应并开展思考,而学习水平较差学生不仅反应较慢,对待问题的探索进度也会与优等生产生落差,一些学生甚至会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况。
        3.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内的思考
        3.1 融入探究过程至传统教学讲授中
        数学科目课程的学习始终是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而如何推动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有效提升,也同样是高中数学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推广则能够推动始终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改善,而通过有效性策略的运用推动探究性学习过程与传统数学教授方式实现有机融入,则对于有效培育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兴趣热情,进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切实增强的教学目标成具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内容中,就存在着数学理论较为抽象,学生难以通过自学形成有效理解,而教师传统教学讲授的开展也由于信息呈现形式单一而无法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困境。在此类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融入探究性学习模式到课堂实际开展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看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预习,以及借助多媒体多样化的信息呈现形式完成对于立体图形的展示,再辅以教师细化讲授方法的运用,使学生针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知识形成透彻理解。
        3.2 课堂氛围营造兼顾丰富教学内涵
        教师通过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能够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得到效果更好地呈现,而学生在数学探究过程中活跃性思维的具备,同样也是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实践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条件。与此同时,教师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进行积极营造的过程中,同样应当兼顾对于课程教学内涵的丰富,以实现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与效果的双向增强。
        例如,仍是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课程中,教室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的展示或播放,为课堂烘托浓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产生空间几何体结构的沉浸式学习体验的过程中,针对空间几何体的数学理论内涵,数学研究地位和数学应用作用形成深刻透彻理解;并通过如“棱锥、棱柱、棱台都是多面体,但其在结构上却有哪些异同呢?”等引导性探究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完成探究,实现对于教学课堂内涵的丰富。
        3.3 注重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厚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实现课程教学深度与厚度的拓展。教师在营造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对于言语精炼,问题设置直观且具有内涵等原则的遵循,有效发挥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等数学知识探究兴趣的激发效用,并在教学实际开展阶段,做到对于学生教学引导性地位的明确彰显,从而避免出现课程教育流于表面,课堂内涵浅显鸡肋的现象发生。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五1.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课堂主导权交由学生,通过针对学生展开分组,并为学生布置如在△ABC内,a为10,角A为30度,角C为45度,求该三角形b边的值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协作探究过程中加深对逾正余弦定理的认识水平和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可知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具有着关键意义和重要效用。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内涵和应用价值形成正确认知,进而通过持续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对于其在实践运用中困惑的解决和效果的改善,进而推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提升。
        参考文献
        [1]毛丽敏,王强.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07.
        [2]马铃琳.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87.
        [3]焦德生.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思考[J].才智,2019(04):73.
        [4]王海露.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才智,2018(28):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