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佳琪
石狮市湖滨街道办事处林边小学 福建泉州 362700
摘要: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在计算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表现在计算速度慢,不知如何计算以及计算准确率不高等,这需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在计算上加强对学生指导。只有学生弄清算理,掌握各种有效的计算技巧,实现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本文将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做简单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性的时期,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更为高效的开展数学学习。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的提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力度。不断的探索有效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素养,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兴趣
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其他初高中学段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其原因是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并不具备自主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新知识时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为目的,培养其计算的兴趣。小学生若是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努力的完成预期中学习目标。另一方面,若小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也能产生强烈的学习自主性,并保持较高的课堂参与度。相反,若小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没有兴趣,最终也难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小学生计算兴趣为目的,运用多种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以将生活化的问题与教学相结合,帮助小学生掌握及理解知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小数的加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超市购的情境,由于在超市购物,价钱会涉及小数的加减法,比如:小丽买了一个面包需要4.5元,一斤苹果7.8元,一盒牛奶9.8元,一袋面粉39.9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极大程度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从而积极自主的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让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所提升。
二、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目前,多数小学生在计算中经常会出现错误,比如在计算的过程中把数字或符号写错,或者数字的位置写错,都会造成最终错误的计算结果;或在审题的时候不认真,没有仔细阅读就直接计算,粗心大意导致计算错误等等。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由此可见,数学教师若想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有必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小学生在做数学计算习题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审题,在做题前,先看清题目以及其中的各项信息,如符号、数字、问题等;2.对于题目要认真且反复思考;3.计算的时候要仔细;4.完成计算后要反复检查,以免出现错误。若小学生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要求,就能极大程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数学教师在教授计算题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比如在小学生写作业或做练习题的时候要求规范书写,并分析错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解。
这样也能让小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并掌握同类的题型,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坚持不懈,用耐心及细心帮助小学生实现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使其得以不断进步。
三、教授学生简化计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保证小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能力训练的内容篇幅较多。多数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现小学生有厌烦计算的抵触情绪。而针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能有效缓解学生计算过程中抵触心理的产生,同时有效运用简化的计算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也应意识到这一重要性,并针对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及计算方法来进行课程具体内容的安排。
例如在讲解应用习题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类似的内容:学校为打扫卫生而采购了一些工具,买扫把用了68元,买抹布用了84元,买水桶用了42元,那么一共用了多少钱?而对这类的应用习题,小学生在审题后会快速进行68+84+42的方式进行计算,若是不开展简便计算法的教学引导,小学生普遍都会按顺序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数学教师在面对此类内容时,应该因材施教,引导小学生优先进行个位数相加减,先用68+42=110,再用110+84=194完成习题的运算。这样教授小学生简化计算方法,能缓解运算压力,同时有效实现了学生计算速度方面的提升。
四、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的基础与入门方法就是口算,而口算能力是基础的数学计算能力之一。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内容来看,一切运算都是以口算为主,因此,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实际上也决定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及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且培养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地开展。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让其进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或者是乘法表的口算,在其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口算的难度,并在口算的过程中帮助小学生找到其中的规律,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及推理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的数学计算题时也能从容应对。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后,碰到“51-38等于多少”这类口算,由于涉及到退位计算,而这也正是小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数学教师应该试着让小学生不动笔,只通过口头进行不断复述题目,同时在大脑里以竖式进行计算,从动笔转为用大脑计算。口算相较于笔算,既节省了书写时间,还提高了效率,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小学生逐渐掌握口算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也会随之得以提高。
总结: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数学教师应科学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理念,让小学生能快乐地参与学习,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师要意识到培养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其打下更加扎实的计算基础。
参考文献:
[1]甘凤臣.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才智,2020,(9):71.
[2]杨磊.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24):149.
[3]吴国玲.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