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跃明
社旗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省南阳市 邮编号码473300
摘要:相较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来讲,高一物理知识具有更加明显的复杂性和抽象性特点,教学的难度也提高了一个层次。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更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学习的过渡。所以,本文将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立足于高一阶段的学生成长,从物理教学的角度入手,分析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一物理教学;学习障碍;解决方法
引言: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学科,其知识的学习仅仅通过概念的背诵是尚不足够的,必须要与特定的实践训练结合到一起。再加上高一的物理知识,本身就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加强调学生在活动,实验,讨论和研究等行为中的表现。对此,教师也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要顺应新课标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理解高一学生在初次接触深度物理知识时产生的困惑,分析学生产生困惑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一、分析高一物理学习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从初中物理知识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的开展基本上是以现实中的直观现象为起点的,更加依赖生动的自然和具体的实验,所以学生也都能够观察问题的产生,经过和结果。但高中物理实现了知识的抽象化总结,而且跨度要更加明显,例如实际情况和理想情况的判断,物体和质点之间的联系,摩擦力的方向,分析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别,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而高一学生仍旧习惯于用形象思维来考虑问题,所以他们需要接受更加深入的锻炼。
(二)定性到定量的过渡
初中物理知识更加侧重于问题的定性分析,即便是学生接触了定量计算,但题目的难度也相对较低,只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就能够找到答案。但高中物理教学更加侧重于定量分析,除了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和识别之外,学生还需要完成大量甚至是复杂的计算,这也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困难。
(三)单一过程到复杂过程的过渡
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大多都只局限在特定的领域,而且过程相对单一,但高中物理会涉及到不同单元的知识点,解题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都变得更加复杂,例如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等。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探索的时候也未必能够考虑到全貌,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公式套用到物理原理应用的过渡
当下,绝大多数高一学生在解决物理习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盲目套用公式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物理的原理和规律,不能依据问题展开联想和推理,也缺乏分析和演绎的技巧。而且,不同的学生在推理能力发展上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和差异。
除此之外,学生在解决初中物理问题的时候,仅仅需要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然后展开公式的套用即可。但当他们步入高中阶段之后,就需要接触到矢量运算,需要运用函数图像和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
二、分析高一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一)适当降低台阶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高一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保证教学的层次分明,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过于盲目的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要给学生缓冲和适应的时间。当新课导入的时候,教师应当尽可能用初中的视角引导学生观察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联系新旧知识做出对比和辨析。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应当熟悉初中的教材,掌握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和大致框架。同时,对于教材中明确标注的重点知识,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指导,在例题分析的时候,要为学生演示出运算的过程,展示解题的经过,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答题技巧和经验。在设置测试题的时候,不应当把难度定得过高,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60分以下和9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让学生盲目乐观。除此之外,教师也不应当忽略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到错误发生的原因,并及时予以纠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从抽象的知识中联想到现实生活,例如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并据此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原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1]。
(二)强化直观性的教学和指导
教师需要适当提高实验和图形在课堂中应用的比例,为学生编制出更加有趣味的习题,借助生动的语言和手势,为学生展示出更加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在判断正方体翻转时重心的变化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正方体模型,现场为学生进行翻转,让学生在观察之后,用物理语言总结出重心变化的规律,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锻炼自身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的硬块,把学习的内容分成三个不同的层级。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完成基础训练题,让学生能够牢记概念性的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自行突破思维上的弱点,把抽象性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知识,做到化繁为简。其次,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整理经典例题或者是学习资料,总结经验和教训。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2]。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主题,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思维情境,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懂得自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在学习物理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概括,类比,抽象等多种思维方法,对感性经验和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抓住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适当省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概括出事物的内核,分析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属性。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特定的实验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步骤和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仍旧会遇到抽象思维和物理原理应用的多种挑战,正因为如此,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才显得更加迫在眉睫。本文通过难度的调节,直观性的讲解,思维力的培养这三个角度,论述了高一物理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也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操作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从实验教学和物理模型教学这两个角度入手。
参考文献:
[1]孙世娇.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之我见[J]. 信息周刊, 2020, 000(012):P.1-1.
[2]曹景锋.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发展趋势分析[J]. 文理导航, 2020, 000(017):P.37-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