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饶 丽
[导读]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小学教学逐渐趋于抽象化、忽视了数学的文化属性。
        饶丽
        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 312400
        摘要: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小学教学逐渐趋于抽象化、忽视了数学的文化属性。教师应综合数学和生活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结合历史、趣味、生活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锻炼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保持生命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渗透、教学质量、学生素养
        随着小学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的发展,小学数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新课改中提出将数学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引入数学文化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易于理解,有助于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数学文化可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人文性,活跃学生思维,将枯燥的数学学习生动化。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小学数学教学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时,渗透数学文化就是水到渠成。本文将深入分析从数学文化内涵和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探索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融合数学文化的有效方法。
        1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在数学的发展长河中,不仅不断迸发数学思想、观点,数学学科中的人文发展、社会联系、文化内涵等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伟大数学家柯朗在数学巨作《数学是什么》中曾提到,数学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中,数学教育竟然变成了简单的解题思维教育。数学学习只关注解题思维的教学,不关注数学与文化的联系,逐渐趋于抽象化、忽视了数学的生动性。
        数学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理性认识事物的过程。教师应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改变传统的不变通的教学方式。换而言之,小学数学应在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欣赏数学、思考数学的思维。同时,教师应综合数学学科和生活间的联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
        2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2.1推动学生审美
        数学具有结构美、逻辑美的特点,用美学的观点学习数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灵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在传统数学学习中,学生只根据题目解出答案,这样枯燥的解题过程大大会使学生缺乏思辨能力,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高效的数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维,还需要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欣赏问题,教师应在数学文化教学中渗透美学思维,学生欣赏数学会提高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进而提高数学思辨能力。
        2.2引发学生思考
        数学具有思考的学科特点,学习数学中涉及的文化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辨思维,培养小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搜集生活化的场景,帮助小学生降低数学难度,掌握数学思维。渗透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物品,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图形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3小学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基于数学文化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为例,探索数学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有效手段。
        3.1结合历史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启蒙,数学发展经历了历史的洗涤和考验。历史文化造就了数学百鸟争鸣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是历史知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接触数学开始就了解数学与文化、历史的丰富联系,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在实践教学一年级第三课《1-5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展示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生活人类记数的演变过程,通过木棍等教具要求学生自主计算加减法的简单计算,掌握简单数的关系。教师还可以普及数字历史发展。比如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古人利用数字记账、计算天文、进行交易等。以数字的历史文化作为课程开篇,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他数学单元学习中也有可以引入涉及历史文化的内容,比如认识图形、学习钟表等,都可以借助历史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2结合趣味渗透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中包含许多趣味性、生活化内容,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利用数学的趣味性辅助完成数学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的方式,将有趣的“数学黑洞”概念引入教学中,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数学黑洞的计算方法,只要在规定的算法中,最终答案永远是固定数值。例如随便选出两位不同的数字,分别由大到小、有小到大排序后相减,得数只能是9、18、63、27、45中的任一个。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灵活,会立即想办法质疑。质疑的过程就是练习计算能力的过程,学生在计算中充分训练了两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巩固了进位加减的知识点,也学到了有趣的数学概念。教师还可以延伸到三位数的计算,相同计算方法最后得数是495。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根据数学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小游戏,增加数学课堂趣味性,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参与到游戏的互动中,提升数学课堂的水平,在趣味性中渗透数学文化。
        3.3结合生活渗透数学文化
        生活中购物、工作、看时间等都涉及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中也会有数学乐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相联系。如《认识钟表》、《分类整理》等都是生活化场景,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钟表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生活中其他需要数学知识的地方,让学生体验数学乐趣,体验数学内涵,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
        结束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程标准要求以数学文化为基础,改进教学理念,同时将文化应用于教学,也是适应学生学习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学学习应止步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一切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教师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结合生活化场景和数学历史文化,提高小学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法,立足教材,延伸内容,结合多学科利用多媒体设备综合教学,推动数学教学和文化融合的力度,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保持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马小平.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
        [2] 张馨文, 郭继东.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 Pure Mathematics, 2020, 10: 463.
        [3] 张驰. 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 西南大学,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