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彭金杰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关注重点问题
        彭金杰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第二中学      23200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关注重点问题。在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体系已经趋于成熟,知识结构和框架已经形成,为能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一方面要注重数学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想,挖掘数学教学的实质含义,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更为有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构建策略
        引言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说其抽象性逐渐的凸显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内容,如果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认知能力来设计数学教学课堂,难以有效的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本文以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学有效性为主要内容展开讨论。
        一、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化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讲解数学知识概念,并通过题海战术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这种传统化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错误,但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题地位也难以凸显,而且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较短,学习数学知识较为被动化,不利于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强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难度的增加,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进行课堂预习、课上学习以及课下练习的过程中较为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使得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足。
        二、初中教学课堂有效性的解读
        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针对数学课堂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体现的是数学课堂所最求的理想化的教学状态。在初中课程构成中,数学作为主要的学习的科目,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之后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究提升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追求理想化的数学教学状态,使得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自身能力不断地提升。就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主要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分数的关注程度较高,进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养成。
        为使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不断的提升,首先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与结果。在目前很多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教学结果容易忽视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化的记忆,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意识,因此难以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最后,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仅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学生也要积极的配合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构建策略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为使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效率,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在数学课堂中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义务教育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能多优秀的人才。在时代飞速发展的状况下,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学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均有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动。作为教育者,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学习,吸收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和讲座,并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吸收更多有关数学教学课堂方面的信息,以此来有效的促进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其次,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技术。在现阶段数学课堂中,教师对于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主要是播放课件,多媒体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体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搜集不同的题型,以及利用多媒体讲新旧知识点进行比较,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例如,学生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并进行对比,让学生总结其中的不同之处,完成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的建立,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课堂的主题是学生,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是提升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一方面要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为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这两方面,加强学生与数学教学课堂之间的联系。
        对于基础知识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同时也能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课本中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内容时,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通过树状图,了解三角形的概念、特点和角的关系等,让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比如金字塔、交通标志等,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融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为数学课堂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除了知识内容方面的改善之外,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解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课堂,在开展合作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不同的小组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并在学习中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创建知识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的增强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当中。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综合能力。在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下,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宏如.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构建[J].科技资讯,2020,18(28):147-149.
        [2]李晓明. 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0:135-136.
        [3]邵征平.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