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刘阿娜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一词深入到了教学生活中
        刘阿娜
        昌邑市第一中学 26130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一词深入到了教学生活中,各学科教师都在努力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方式。数学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科目,对于高中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势在必行。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摒弃旧有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本文首先指出了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病,接下来基于作者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能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教学
        引言
        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就是不仅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在课后,也能主动发现问题,并且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积极进行思考,解决实际的问题。高中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数学学习进程紧张,如何进行高效的学习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综合素养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综合性思维的塑造,是针对目前高中生难题的一剂灵丹妙药。高中数学教师更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得高中生能够更加科学系统的学习,迎接高考的挑战。
        一 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旧有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高考是教学的风向标,教学过程的开展也聚焦于考试大纲的内容,跟随高考亦步亦趋。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在新时代高考改革的趋势下,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过时。高考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创新应用的能力,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数学是一门极其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科,题型灵活多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育重点放在了解题的过程上面,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缺乏创新应用思维,面对稍有变化的题型就会不知所措。这样的教学模式,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成为了空口而谈。
        二 高中数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 改变观念,提升学生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人类产生了对于知识的兴趣,那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会成倍提升。旧有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台上向学生灌输知识,牢牢把握着课堂,导致在不少学生的脑海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学科,无法对数学提起兴趣,久而久之数学的思考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数学教师应当谨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逐渐实现课堂效率和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必修第一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节时,就可以在授课开始前向学生给出几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小题,请同学作答。接下来可以将题中的等号改为不等号,并向学生提问:“在之前的学习中,大家已经了解了方程的解集和等式之间的关系,那么不等式是否可以通过解集表示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了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上。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入一些探索性问题,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严格证、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学习方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一题多变,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变中找方法,在变中抓规律;通过一题多练,广泛联想,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内心困惑,并且通过针对性指导等方式,消除学生的疑惑,辅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响应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应用探究性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深入浅出,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终达成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行动起来,积极地将探究性教学带入课堂。
        例如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小组利用之前学到的弧度知识,借助单位圆,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最终发现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可以放下面对教师时的拘谨,兴致勃勃地投身于讨论当中。这样的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更加生动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掌握知识的内涵,在考试时也能够灵活运用。
        3 正视差异,进行针对指导
        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个性都大不相同,对于知识的理解方法和把握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留意这些差异,发挥因材施教的精神,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对知识有一定系统性掌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法的学生,教师应该深入挖掘,使他们更进一步,积极开展应用;而对于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教师的重点在于帮助他们形成思维习惯。如讲授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必修第二册《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一节时,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探索平面向量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可以着重于巩固他们平面向量的定义和在坐标系中的运算,帮助他们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日后的综合应用打下基础。
        三 总结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带来的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在新课改的号召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行者,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职责不可或缺。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学习,加深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还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探索创新,改良现有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始主动学习,自发思考,才能更好的应对高考的挑战,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使得高中数学教育回应新课改的要求,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曹祖志. 探究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1027-1030.
        [2]李鑫. 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一).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