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张大兵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拥有者不可替代的优势
        张大兵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中心小学   441109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拥有者不可替代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热情,还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对教学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供一系列应用措施,希望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措施;数学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得到了教师的青睐与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法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改善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下,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但是,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学生交流氛围较差等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尝试与探索,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讨论内容,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问题,营造激烈的谈论氛围,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现状
        (一)小组讨论氛围不强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长时间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中,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些学生经常产生无所适从的行为,在小组内不知道应该如何讨论。在小组讨论环节中,虽然教师安排了谈论的问题,但是一些小组容易出现冷场现象,有些学生自己在本子上运算,小组内部成员缺少必要的沟通,本该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时却不尽人意,没有形成激烈讨论的课堂氛围,导致学习过程过于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观念有待完善
        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时,由于一些教师担心学生能力有限,不能顺利地解决锁探究的问题,所以经常干涉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时经常被教师打断,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动性受到制约,影响到最终的讨论结果和学习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没有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导致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措施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建立合作小组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学生都属于至关重要的主体。考虑到小组合作目标是建立合作型团队,所以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让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会更加密切,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与督促下,学生要接受其余每位成员,并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小组成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每位成员更加积极地探索与学习,更快地提高学习水平。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进行自由分组,尊重学生差异性,保证每组成员都含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纸箱子,将6种不同颜色的卡片放进去,并安排班里24名学生随机抽取卡片,颜色相同的为一组,每组4人,保证每人都有足够的时间表现自己。有些学生会因为组内没有自己的好朋友而感到悲伤,为了增进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组织“七巧拼盘”的游戏。教师将多种图形的纸板分发给每个小组,每名学生最后手中拥有2张纸板,小组成员需要利用手中的纸板拼接成正方形,作用时间最短的小组获胜,每人可获得一支笔。这样一来,在比赛的驱使下,促使小组成员密切合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小组凝聚力,还加深了学生对多边形知识的了解。
        (二)合理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为了使合作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合作学习的内容选取上,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合理设计具有探究意义和价值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时,结合知识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咱们之前学过正数加减法,你能发现小数的加减法与正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如果让你讲课的话,你会怎么讲呢?”教师可以留给学生3分钟时间展开深入思考,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研讨,讨论时间为10分钟,最后由一名学生进行总结。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思考,更快地突破重难点,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表达,获得更多交流的机会,逐渐掌握小组学习的方法,并懂得如何讨论,学会接受和接纳他人意见和建议,增强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精心设置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讨论的问题起着关键性作用,影响着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热情,以及最终合作效果。实际上,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其重点是学生深入研究与挖掘教学内容,并认真设置探究性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索。若想发挥出小组合组学习的最大教学成效,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必须要多下功夫,要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兴致,促使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发散型问题,让小组成员综合利用学过的知识,围绕问题展开多角度的思考,商讨出多种答案。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现有100克的食盐,如果想用它制作成浓度为2:15的水,那么共需要水多少克呢?”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综合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在小组内总结出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多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促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
        四、结语
        综合而言,对于小学生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牢固基础。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结合教学重难点内容,巧妙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探究问题,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提高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在合作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秦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J].名师在线,2020(36):59-60.
        [2]朱雅丽.刍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03):67-68.
        [3]吴月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20(A1):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