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遇广智
[导读] 在新课标的要求和指导下,我们必须认识到,物理教学已经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和纸上谈兵
        遇广智
        山东省威海环翠国际中学  邮编264200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和指导下,我们必须认识到,物理教学已经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和纸上谈兵,而是要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本文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阶思维;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那么对于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就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当是将物理学习融入物理实验学习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那么这也就决定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思维和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革新。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现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学科素养指导下的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通过一线教学观察发现仍然存在有以下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
        在当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部分初中老师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思想,以中考为教学导向,中考考什么课堂教什么,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模式僵化,课堂讲授的知识理论性过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相关知识点,也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配具陈旧
        另有一部分老师,虽然意识到要将物理理论教学融于物理实验教学中,但总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实验器材老旧,无法支撑实验完成;或是学校实验器材较少,数量不够学生上课使用,等等。这些客观问题也使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无法全面推展,也就无法谈及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问题。
        3、教学步骤僵化
        而在有一部分有意识、有条件将物理实验教学推展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说,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只是让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一遍实际操作,既无引领式的诱导启发,也无完整科学的实验评价,这就使得学生在所谓的物理实验中充当了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的角色,并没有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真正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学生的思想,无法激发其自主探究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培养策略
        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现状来分析,当下亟需制定出一套可行性强的方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故而从一线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认知能力都不足以支撑学生进行一般实验到理论总结的学习过程。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运动的快慢》的知识点时,在讲授知识点之前可以创设情境:比如说将龟兔赛跑、汽车行驶、火车行驶、飞机飞行的简短视频做对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于速度这一概念的思考,再让学生用提前准备好的玩具小汽车在课堂上做模拟汽车行驶的实验,以此来引出速度的概念,并进行概念解释,最后再引导学生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用学生了解的、可接触到的情境做导入,即可以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形成学科思维。
        2、立足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很多物理知识都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并不足以支持学生自我探究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而不是局限于物理实验室的实验器材,以此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进行思考。
        例如,在讲授《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的知识点时,可以借用放大镜、手机相机和上课用的多媒体投影来验证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并以学生眼前所见来对比论证凸透镜成像的实像和虚像、物距和焦距的相关原理。
        以触手可及的事物来进行实验,论证原理,将物理知识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动手能力。
        3、开放实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之后,不能戛然而止,为了教学而教学,而应该乘胜追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其他的物理现象,并思考与之相关的物理学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对所发现的物理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然后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其猜想的正确性。
        例如,在学完《凸透镜成像原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在学生作出猜想之后,提示学生借用家里的镜子对这一原理进行探究,从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并鼓励学生自主整理相关原理,并进行交流。通过物理学习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再从日常生活的实践回归物理原理,如此一来,就可以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主动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4、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合作探究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养成基本的实验思维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内容,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传递设计实验的思路,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可以综合运用知识,并独立思考、设计科学的实验,并能进行验证。
        例如,在学完《运动的快慢》的理论知识以后,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来体会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不同,并亲自动手来验证该实验的科学性,再写成相关的理论报告,并进行交流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激发,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到位,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下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已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基于课改要求还是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们都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桎梏,创设适合学情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生活,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苏小刚.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3):264.
        [2]陶永娟.基于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