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余定蓉
[导读] 新课改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余定蓉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一小学 405400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以教学活动开展形式和教学内容价值解读为焦点,旨在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同时以学生体验式学习为重心,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从而让学生能够进入“深度学习”。教师在实际的活动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拓宽人本化空间,积极地采取创新性教学措施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型,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更有价值的教学形式,让学习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前言:
        教育部有关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的相关文件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当开始培养的一项能力,同时这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关键因素,它明确指出这是学生未来接触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忘却固化知识之后,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仍然有解决的能力和方法,依旧有足够的自信和足够强的学习能力。
一、兴趣培养是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前提
        学生想要进入“深度学习”,拥有足够的兴趣是前提。如果没有对学习本身产生足够的兴趣,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出戏”,难以做到“深度入戏”。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得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自然而言地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有初步体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发推进,而不是被迫接受,会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深度学习”。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是被迫接受知识的,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强烈。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可以采用导入教学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进行充分地备课,在导入教学前对教材的重难点足够得熟悉,同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有效地激发,教学的效率才得以提升。
二、应用情境设置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大多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不加过多解释讲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概念,这并不有助于学生理解吸收,进入“深度学习”,学生难免因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产生不良情绪。教师可以通过细致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贴合教材的相关数学题目,进而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真切理解相关概念,从而有兴趣听教师进一步的分析。与此同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实际例子或者讲述数学史上有趣的小故事,协助学生融入到情景中去,这就激发了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情景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拓宽教材的内容,协助学生自主理解相关概念,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可能性》的相关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让学生能够列举出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分别应用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中,同时让学生能够列举相关的例子。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对他们获取数据、利用数据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有所帮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分组,互相设置有关“可能”、“不可能”和“一定”的题目,让他们互相解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进入“深度思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加强、口头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师还可以准备盲盒、3个黄球和3个红球,鼓励学生上台配合教师完成实验,切实地感受“可能”、“一定”和“不可能”的含义。学生摸出一个球,教师可以向所有学生进行提问“这个球可能是黄球吗?”或者“这个球可能是黑球吗”,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活学活用。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鼓励,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大有裨益。学生在“深度学习”之后,通过正确的应用可以直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积极地进行“深度学习”,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利用思维导图扫清“深度学习”的障碍
        思维导图是一个有助于理清小学生思维的方式,它是以树状图的形式来展示思维的整个过程,作为帮助学生思考理解的工具,它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为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供策略。而思维导图的制作也比较方便,对于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如果有思维导图辅助,他们能够更有逻辑性地探究其内在本质。同时,零散的知识往往难以记忆,而如若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便有助于小学生进行记忆。
        思维导图就是将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借助简单明了的图形将复杂的思维过程具体化,以文字、图像和线条等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形象的思维导图活跃自己的思维,能够更轻易地进行联想,能够捕捉思维中的细节以及在思维框架以外的东西,这就有助于学生更为灵活地思考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联想内容必然有所不同,这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入“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于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进行针对性解答,这对于每一位学生在概念上的理解都大有裨益。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之下,我们应当注重以教学活动开展形式和教学内容价值解读为焦点,以“深度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又要关注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协助学生掌握“深度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当拓展人本化空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学到“有形”的知识还能感受“无形”的素养,进而提升学生学科学习的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阮婧.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8):84-85.
[2]倪兴奋.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策略实施路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1):43-44.
[3]林丽婷.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