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生活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叶佛添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应用,有关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诸多教学手段成为了现阶段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
        叶佛添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保安学校    518115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应用,有关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诸多教学手段成为了现阶段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在素质教育之下施行生活化的教育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正是因为这样,生活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和使用。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使用生活教学法,可以让相关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亲近感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让数学发挥出其正真的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生活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相关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的关联在一起,会使得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也会让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感到非常陌生且有距离感,甚至会有抵触的心里,削弱了学生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角度出发,灵活的使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活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同时,有效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而提升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实际也运用能力。
一、借助生活化现象,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趟课程的初始内容,对于一堂课程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1]。而且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在实际设计上是不是能够引人入胜,能不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有效的集中注意力,对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经过诸多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会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兴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实际的教材内容,为学生将学生比较常见的生活情境,通过课堂导入,引进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环境非常熟悉,也可以协助教师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水一张带有一根香蕉、两个苹果、两个橘子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图片中有几个香蕉、几个苹果和几个橘子呢?在这三种水果中,哪一个是数量最少的、哪一个是数量最多的呢?你可不可帮助老师将这些水果按照数量大小排队呢?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本次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这样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设置生活化的问题,可以有效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发散思维,才能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2]。

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接触数学的时间比较短,并没有数学思维和数学逻辑能力,也就不能较好的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有效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逻辑能力。
三、开展教学实践,促进数学应用
        数学的学习是离不开应用的,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只一味的为学生讲解相关数学知识,不教给学生应用的方法,会让学生的学习只有理论,而不知道怎样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3]。所以,为了能够解决这一现象,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开展适当的教学实践,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图形拼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图形。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方式,学生就会更加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么样计算的,也会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设计生活化数学练习
        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巩固和不断的练习,才会内化为自己的啥指示并应用到解决问题上去,所以,为学生留下也一定的课后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4]。教师在利用生活教学法为学生设计数学练习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各种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融入到练习题目中去。
        例如在学习完小数乘法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学生就经常会用到小数乘法的情景,将这些情景融入到为学生设计的练习题中。例如在超市买东西就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情景,教师就可以将这样的情景和小数乘法有机的融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熟悉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5]。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将学生的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景实际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在后续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将数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唐学民.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J].学周刊,2021(04):93-94.
[2]桑杰卡.浅议如何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J].考试周刊,2020(A4):83-84.
[3]晋宝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58.
[4]周杨平.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1):38.
[5]包巧兰.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31):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