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谢景明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
        谢景明
        郁南县西江实验学校  广东省云浮市  527199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小学数学是初级教育的基础,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僵化呆板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进游戏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寓教于乐,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数学;实践应用
前言:
        小学是学生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与健康发展的奠基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予以有效的帮助与引导,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往往呈现出压抑、枯燥的氛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不高,这极大的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而游戏化教学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课前导入游戏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面对任何学科,课前导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重要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会忽视课前导入环节,虽然教师在授课时亦十分用心,但却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巧用游戏导入环节,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游戏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抓住其心理特点,保证所设计的游戏环节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并能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意识到游戏化教学的意义,才能起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教师要秉承寓教于乐的原则,运用游戏化的课前导入,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
        以《认识图形》一课为例,在数学课程中,图形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的认知也是极为有限。因此,在教授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小学生认识到更多的图形,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设计七巧板的游戏,让学生在拼七巧板的游戏过程中,接触更多的图形,由此来树立对图形的认知。这样的课前导入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对接下来的学习起到热身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
二、教学过程游戏化,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前导入游戏后,就是教师教授课堂知识的主要阶段。小学生的好奇心重,注意力的持久性则比较差,经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等情况,这样就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难以提升。为了让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尽量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设计一些适当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合理规划游戏的时间,时间不要过长,这样会影响接下来的正常学习。同时教师要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混合运算》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时,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入手,设计有趣的购物游戏,让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并为相关物品制定好价格,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对所购买的物品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对学生的计算判断正误,训练其运算能力。虽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多,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内容还是较为丰富的,教师若能将课堂知识与之相结合,设计适当的游戏,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三、课尾教学游戏化,激发学生自主性
        课前导入环节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然而一堂课的课尾也有其重要意义。数学学习由于比较枯燥,其理论知识又较为抽象,课尾的阶段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也最易分散注意力,这就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适当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游戏,不但能消除疲劳感,还能对课堂所学知识起到巩固的效果,保持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对课堂知识点掌握的更加透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以《图形的运动》一课为例,在课程结尾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绘画或者手工的方式,动手制作,来表达图形的运动;还可以以《混合运算》为例,在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在课尾设计游戏,让学生利用1至9的扑克牌,随意抽取几张,然后利用加减乘除的方法进行计算游戏。这样在课尾运用游戏教学法,不但能消除学生的疲劳感,还能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其能积极投入到游戏中,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四、课后教学游戏化,进行必要的拓展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在课后用游戏化的方法进行拓展学习,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或者在课后活动的同时,也可以在其中融入游戏教学法。这样有效的游戏化拓展学习,还能起到复习的作用,强化小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后实施。由于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相对复杂的游戏很难在课上完成,而课后就是最好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设计课外游戏,难度要适中,确保能全员参与。当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各项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同时也会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能起到复习课堂知识的效果,从而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效率。
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而游戏教学法针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若小学数学教师能运用得当,对于学生学习将是一大助力,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将其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能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泽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法的运用[J].学周刊,2020,(4):88.
[2]汪广珍.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游戏教学的有效做法[J].学周刊,2020,16(16):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