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彬荣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中学)
摘要:在“研导互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反思交流学习过程、生生互动反思交流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回顾、归纳、总结收获,扩大果实的过程;是教和学过程中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一年多的“研导互动”教学应用研究实践中,互动反思这一环节自己处理得不好,听了其他老师的课,觉得也有所欠缺。因此,通过自己认真反思,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勉,对今后的教学起到抛砖引玉,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动反思、引导、时间、习惯、方法、建模
互动反思交流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回顾、归纳、总结收获,扩大果实的过程,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对教师而言是提高自身教学艺术、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对学生而言,是回顾已学知识、提炼解题方法、技巧、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在一年多的“研导互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反思或不会反思。这说明互动反思这一环节我们处理得不够好,教师教后反思不够,整改提高不够,联系实际不够,教学有效性不够,与学生沟通不够;在教学设计中没有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认真引导和引领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反思、生生互动反思,没有教会学生互动反思的方法和策略。听了其他老师的课,觉得在课堂上教师教学设计、教师引领、指导也有所欠缺。因此,通过自己认真反思,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要身先士卒,做好学生的榜样。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写反思的习惯。把反思作为推动“研导互动”教学研究成果获得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改进教学设计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实际的重要的方法手段,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高效。实践告诉我们,教学反思是提高自身教学艺术、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其次,教师的反思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才能把反思的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否则,我们自己都没做到,又如何去要求我们的学生去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呢?
二、指导、带领学生在课上反思。1、教师要认真优化教学设计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2、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反思,指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反思,有了教师引领和指导,长期坚持,学生才能学会反思,才能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什么呢?反思自己听没听懂,对知识理没理解?还有什么困惑?如果是练习,反思一下自己做得对不对?解题过程写得是否通顺合理?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自己还有什疑难?等等都要认真进行反思,最后建立数学模型,这样才能达到复习巩固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引领学生课后反思。在课后,教师要引领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要及时反思,时时反思,回顾已学知识、提炼解题方法、技巧、建立数学模型,特别是每次测试后,教师一定要指导、引领学生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举一反三实践练习。在学习中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学然后而知困,解然后知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自己主动思考,主动交流讨论,主动拜师求教,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四、教会学生反思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反思交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学会数学建模,最终养成习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对情感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反思自己喜不喜欢数学,对数学感不感兴趣,学习态度端不端正;是否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练习、认真复习;平时是否与同学交流讨论,是否有疑难经常询问;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等等。教师都要一一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写成反思稿,帮助学生针对自身特点和不足,查找原因,及时整改。从而致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态度的好坏决定学习的成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的效果好不好,是否存在不足的地方,如何改进等等进行反思;使其通过反思寻求一套适合于自己学习方法。好的方法让人学习起来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进行学习。
(三)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情况进行反思,查缺补漏,打好扎实的基础。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后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认真的参与了知识的获得过程,它有什么意义、怎样运用、按什么规律和顺序理解记忆这些知识等等都要认真地反思,找到策略并认真实施。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按边、角、对角线、对称性进行理解和记忆就很轻松。特别是许多几何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的图形怎么画、文字怎样表达、符号语言怎么书写等都要认真想考,把这三种语言进行对比学习、效果会更好。
(四)引导学生在练习时对审题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看看自己审题时是否做到了“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读出感情,读出深意,一边读一边用手点过去,把题目的核心或要求划出来;要一边阅读一边看图,把已知条件在图上标出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深刻理会题目的含义,尤其是解与几何有关的题型,能画图的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利用图形帮助分析、解答。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审题习惯,力争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良习惯扼制住。
(五)引导学生在练习后进行反思,复习巩固所考察的知识点,学习解题的方法、思路、技巧,总结经验教训,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我们很多时候做完练习后就不再去反思学习,某天,再次遇到这个题时,再去思考,发现还有更好的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自己才如梦初醒。其实第一次练习,对练习内容的认识是肤浅的、目的是不明确的,对解题方法、思路的认识是模糊的,从而收效甚微。往往同一类型的题练了讲,讲了考、考了再讲,结果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做。为什么?经过调查,原因很简单:练习后没有去反思学习。所以练习后的反思学习显得非常重要。那么练习后怎样去反思学习呢?1、反思题目考察了哪些知识要点,采用了那些方法?自己是否都已掌握,会运用?如果有遗忘,及时弥补。2、反思得失。如果做得好,记载成功之笔,如果做得差,分析失败原因,修改不足之处,牢记重点、难点、易错点。3、横向反思。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思路,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思。最后,归纳解题方法、思路和解题技巧——建立数学模型。4、纵向反思。同一个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又变成了一道新的题,做好变式训练,做到一题多变。
(六)同一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反思学习,弥补遗忘。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知识都会遗忘,因此,有必要进行多次反思学习。
总之,学习要重于反思,反思贵在坚持。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学习——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良方,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会反思、坚持反思会给我们数学科的教和学带来丰硕的成果、满意回报和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