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娥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三星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16
摘要:计算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主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现在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做题的正确率无法得到保证,这也成为了影响小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成绩,培养数学能力,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展开方法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算能力;教学方法
前言:
当代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情况处于较为混乱的阶段,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粗心大意和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心理导致计算题目的正确率过低,以即便是简单的数学计算题也很难做到全对。另一方面是现如今电子信息技术较为发达,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不重视计算能力的养成,甚至很多学生也开始依赖电子产品完成计算练习,这就导致计算能力方面的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此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针对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展开更有效的教学。
一、建立学习信心,改变学生浮躁心理
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题难度并不算太高,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计算错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生浮躁的学习心理。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一线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题目抄错的情况,尤其是进行竖式计算时,很多学生甚至连运算符号都会看错。这并不代表学生的计算能力存在问题,而是学生的计算心态和学习心理存在过于浮躁的情况。也正因如此的教师在课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时,首要任务应当从心理层面入手,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明确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相关知识时,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这一类题目仅仅凭借口头计算的能力是很难解答正确的。因此,为了保证一定的正确率,教师会引导学生利用竖式进行计算。但是在竖式计算时,很多学生的做题态度不够端正,书写潦草,容易出现抄错数或看错数的情况,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失误。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建立恰当的“运算精神”就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大量的计算题卡,每位学生在课上进行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练习时都要根据卡片上的指示完成计算。卡片的正面是学生需要完成的计算题目,而卡片的背面是每一道题目对应的分值,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卡片中的每一道题目分值都是很高的,一旦出现题目出错的情况,最终的分数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就会更加小心,也更加认真。当然,所有学生完成卡片中的练习题之后,教师可以将计算题卡进行回收,将卡片打乱之后,重新发放,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批改。这样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学生就可以完成一组两位数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题,并且当堂知道自己的得分情况。
另外,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的得分进行统计排名,最后20%的学生需要在今晚的家庭作业中重新做一张题卡。
适当的惩罚措施能够让学生下一次再做计算题时,更加认真谨慎,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还会对自己做的题目进行仔细的检查。学生都会明白,过于急躁的做题心理会给个人的做题结果带来负面影响。课上养成谨慎的做题习惯,根据行为主义建构原理,学生在课下也能够将课上的学习习惯和做题心态融入到课下练习中。由此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二、用草稿纸代替电子产品,抵制计算器进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很多学生在处理课后计算题的过程中,都开始尝试使用电子产品中的计算器功能。小学阶段的抽象知识较少,大多数题目都是需要学生发动计算能力完成数字层面上的简单运算。然而,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依赖计算器。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明确抵制计算器进课堂,引导更多学生用草稿纸代替电子产品,用笔算代替“电脑算”,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相关知识时,小数的相关知识出现在小学的中高阶段,此时很多学生都已经掌握了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也开始有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动歪脑筋。比如教师布置了一些关于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计算题,而学生回家以后直接使用计算器,这样的学习态度显然是不够认真的。而由于作业是学生在家中完成的,教师对此一无所知。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教师也要及时和家长进行预防和反馈,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教师要在家长群内通知家长:最近一段时间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知识是小数的加减法基本运算,培养的是孩子的运算能力,当学生在家完成数学作业时,家长要保证学生远离电子产品,以防有学生利用电子产品走捷径。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提醒学生,用打草纸代替电子产品。计算能力的提升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做题,自己感受数字加减之间的规律才能够得到切实的提高,必须拿起笔和纸进行计算。尽管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计算器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具之一,在教学类似的运算内容时,教师也应当注意提醒学生将计算器带回家,师生共同抵制计算器进入课堂。
如果有学生提出使用计算器等电子产品,可以对个人的计算结果进行快速检查,此时教师也可以酌情予以否认。明确家长或者教师在检查作业时,可以利用电子信息产品进行检验,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练习题目的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如果想要再做完题目之后,对已经做完的题目进行检查,学生可以利用验算等多种手段完成这一步骤,没有必要过分依赖电子产品。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过早的感受到了电子产品的便捷,产生了借助工具完成作业的想法,那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不仅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抵制计算器等电子产品进课堂,应当成为小学阶段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必备措施。
总结: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数学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兴趣,提高运算正确率。
参考文献:
[1]魏淑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年轻人,2020,(3):119.
[2]孙强.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0,(1):26-27.
[3]高晓黎.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