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黄凤星
[导读]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理论被逐步重新认识和分析
        黄凤星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第三小学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理论被逐步重新认识和分析,在新的教学时期发展出了更多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学生需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德育教学理念做到同步学习和了解,使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理念逐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生活化转变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转向;教学分析;策略讨论;
        
        传统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渗透儒家教育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德育观念指导教育中也采取了灌输教育的策略,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有着巨大差别,如果说学生对知识学习有“迫不得已”的成分,对德育理念学习则有更深层次的排斥性。德育教育需要教学者保持“教行一致”,给予学生更具体的指导,才能得到学生的信服,并积极地做出行动尝试。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未能做到言行合一,教学内内容以理论为主,都使学生不能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指引。对此在新的教学时期,教师需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解释,促使学生对德育理念保持更深层次的认同。
         
一、小学德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带来的巨大优势
        (一)生活化教学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传统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德育课程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灌输教学的意味,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内容,未能和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都导致学生对德育课堂学习缺乏兴趣。部分教师甚至在课堂教学中甚至有“以势压人”的态度,认为学生需要无条件接受自己的指导,并在课后对相关内容进行背诵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反弹,甚至会形成两种德育理念,即一方面对自己朴素的善良价值观保持认同,另一方面却对教师的说辞嗤之以鼻。对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和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以此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保持积极的接受态度。1
        (二)生活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引。在传统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更愿意对理论内容进行反复的说教,教学内容过于“单薄”,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内容中只能学到一些德育理念概念,却在实践行动中缺乏可依靠的策略和行动指示。对此在新的教学时期,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到一些具体生活案例中,使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对德育理念做到跟具体的了解,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具体的行动。
        (三)生活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有先验和探索两种基本教思路。即学生是先了解一些德育概念,再将学到的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从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促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的本心以及公共道德准则。

事实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简单的理论教学会增加学生的“作秀意识”,在履行职责时存在一些不真实的想法,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他人的行为产生怀疑,使自己获得糟糕的情绪体验。相反如果教师直接以生活案例直接给学生以暗示和引导,减少对学生冠冕堂皇的要求,学生则更信任教师的教学,在实践生活中做出各种积极的尝试。对此教师需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德育理念保持朴素、积极的心态。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促进生活化教育理念有有效实践的策略
        (一)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案例进行了解和设计。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积极调查和了解。在德育课程开始前,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本土化”的设计和改造,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使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以生活话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一些生活案例组作为开课引导案例,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投入更高的兴趣,对相关德育问题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中,教师可以对学校的发展历史,经历的波折,取得的荣誉,发生过的奇闻异事、当前的教学形式等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学校的发展更加了解,增加学生在校园中的探索趣味,促使学生对校园做到真正的爱护和关注。
        (三)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德育问题进行思考。在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巩固学生的德育意识。2例如在教学《我很诚实》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可以说谎的场景,例如看到自己的母亲在休息,却有一些外人来找自己母亲时,这时应该怎样回绝他人的邀请?例如自己察觉到周围的很多大人、同学都在撒谎,自己应该保持怎样的价值判断。以此使学生对撒谎问题做到多样的思考,使学生形成辩证性的思维,撒谎问题可以被原谅,但要看是在什么事情上。使学生正视生活中的各种谎言。
        (四)通过生活化提问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出学生个性化的结论。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取长补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并对生活中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做到多样化的分析。例如在深夜车辆非常少的情况下,自己会闯红灯吗?在因为公交车上人多无法进行及时购票的情况下,自己会怎么做?以此使学生学会原谅自己的行为,并做到下一次的防患于未然。
        (五)教师注意自身教学形象的有效维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维持自身表里如一。谨言慎行的教学形象,使教师的形象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标杆,使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在生活中做出更积极的尝试。例如保持公平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问题记性悉心的帮助和解决等。
        (六)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实际的指导和帮助。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引导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教师进行求助和请教。以此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更多的信任,使教师的德育理念更有效的影响学生的言行。
结束语:德育课程的生活化发展,是德育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展示出为人师表的风采,对学生的生活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帮助,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意识,使学生的综合德育素养得到更科学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宇.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2019.
[2]姜全.试论小学德育教材观念的变革[J].读写算,2019,000(00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