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岷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2010 年 7 月,教育部公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加强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 生活教育” ,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初中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青春期;生命教育;德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下影响着他们各项心理活动。青春萌动的初中生开始对生命产生好奇感,重新审视生命,对生命产生诸多疑问和困惑,开始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学校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可为一场及时雨,滋润学生身心,呵护学生成长。
一、对中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初中生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下学习压力倍增,部分初中生不能以正确积极地心态应对各种校园竞争,校园中的欺凌、自伤、自杀事件频发,这些学生轻视他人生命,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现象值得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初中生各种焦虑、不安、恐慌的心理情绪不等得到及时纾解和释放,进而会通过各种不良的方式来释放情绪。初中生的生命观缺失还表现在整日游手好闲,沉溺网络,旷课逃学,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等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这都需要教师以个体干预、集体教育、家校合作等方式促进初中生关注生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树立正确的而生命价值观,提升生活的质量,感悟生命的意义,进而以坚定的人生信仰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提升中学生思想认识
素质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是对中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场所。通过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重新感知生命的意义,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学校定期举办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关注生命,珍爱生命获得身心发展。
第一,学校定期举办校园安全知识普及活动,邀请专业的消防员、警察、医生等社会工作者参与到教学培训中,指导中学生具备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校以班为单位定期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惠东,让学生懂得爱惜自己,爱惜自然界的生命,感悟生命的伟大与可贵之处,从而懂得敬畏生命。
第二,学校要针对初中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科学干预和引导,在校园范围内展开心理调查实践活动,将调查结果进行积极地探讨和研究,并邀请相关的心理咨询人员指定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让初中生能够在高效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得到积极转化。为了呵护初中生的生命健康,学校还要邀请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给初中生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讲座活动,针对具有突出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指导,通过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团体活动等促进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第三,学校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生命,还要定期组织各种以“感恩生命”为主题的活动。校团委发起“感恩生命”主题活动中,学生们多角度反思自身和家人、朋友、老师的相处模式,认识到自己的一系列问题,尽情的通过写作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身心。一个学生写道:“我常常自卑,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老师和同学说我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善良、谦虚、踏实,这些优点我为什么看不到。我们要懂得先爱自己,才能拥有爱他人的能力。”还有学生写道:“我们有时候把学习的困难看成一大山,觉得攀登不过去,其实他就是一个小石子绊倒了我们,我们爬起来,走过去,又是一番风景。
”
二、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教师针对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初中生学会纳悦自己,认识缺失和不足;纳悦身边人,给初中生以希望,促进其积极行动;让初中生在人际交往中实现自我发展。
(一)生命教育的内容贴近学生经验
教师针对初中生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其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生命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生命发展,选择教育的内容一定要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否则就是高屋建瓴起不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生命教育最好以体验式的方式进行实施,以促进初中生能根据自己切身体会引起共鸣,进而对自身生命发展有所启发,促进学生道德、性格、思维方式的转变。例如,教师以“二十五岁的渴望”为生命教育的主题,在班会中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叙述自己希望未来成为的样子,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带入情景之中对自己生命有所期许,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相貌、伴侣等进行想象,有所期待。教师在引导学生回归现实寻找努力的方向,激发生命的力量。
(二)发挥团体人际互助作用
提升学生的个体生命意义感需要发挥团体人际互助作用,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中感受到自己生命被尊重,被呵护,被接纳的体验,从集体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团体人际互助中,学生们之间以平等互助的角色互相陈述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生命的方式,克服困难的经验,可以促进学生在沟通交流合作中实现自我成长,具备更多享受生活,珍爱生命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教师在珍爱生命教学活动中要研究青少年共同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寻找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各种团体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互相合作中感知对方,认识自己的不足,逐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开展珍爱生命读书沙龙活动中,在给学生朗诵《活着》的名著选段后,让学生互诉衷肠以“我想成为你”展开交流活动。学生们指出为什么想要成为对方的原因,诉说对方对自己的影响,帮助学生逐渐理解生命,发现他和自己的闪光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拥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历,自我意识也在逐步滋长,教师进行说教式的教学收效甚微。教师在针对初中生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带入情感中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在别人的故事里浇灌自己情感的块垒,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初中生思维活跃,追求时尚和潮流,教师以学生喜欢看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和《少年的你》这类影视剧为切入点进行珍爱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当学生看完电影后,教师让学生们总结被欺凌的学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为学生构建情景,让学生思考当身边的朋友想要结束生命时自己会什么办法进行劝说。学生们的思维一下被激活,教师趁热打铁选择来两个学生们进行戏剧表演,尝试进行劝说活动。当学生劝说活动失败后,教师再鼓励其他学生扮演父母、朋友、老师等角色进行沟通,学生们很容易在这种情深意切的情境中达到共情,获得心灵的成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走进被欺凌学生的生命故事中,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学会互相关心对方,关爱他人,呵护生命。
结语: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对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预防初中生自伤、自杀、欺凌行为,帮助初中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杜绝各种危害自身身心健康的行为发生,从而以正确的生命意识观开展学习生活活动,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沈曙虹, 2012
[2]成长不怕烦恼[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徐苹, 2012
[3]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美) 萨提亚 (Satir, 2006
[4]中小学生命教育论[M]. 天津教育出版社 , 毕义星, 2006
[5]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 冯建军.??思想·理论·教育.?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