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邦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409099
内容摘要: “简约生本”数学课堂正是基于儿童立场的理性回归,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产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少教多学,体验为主,导放结合,整合媒体等是构建“简约生本”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简约生本、数学课堂、策略
20世纪90年代末,以郭思乐为代表的“生本教育”在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此同时,以江苏南通数学特级教师许卫兵等为代表的“简约数学”课堂研究也如火如荼,他们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切教育的核心都是指向人的发展,“生本教育”、“简约教学”也不例外。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教育的本质就是基于儿童,为了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引领儿童、发展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开展教育活动①。基于此,“简约生本”课堂理念应运而生。数学的本质在于化繁为简。教学之本质在于深入浅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为学生揭示出简单的道理与规则,使学生感受学习之美①。什么是“简约生本”数学课堂呢?所谓“简约生本”数学课堂,就是指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本,实现深入浅出,化繁为简,高效整合,让课堂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构建“简约生本”数学课堂,有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充分运用已有经验,学生会的就不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自主解决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只需利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脚手架就可以了。比如: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以及运算定律,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等,这些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真做到学生能做的,坚决让学生去做!
二、摆脱教案和思路的束缚,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案是教师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做的一种预设。课堂教学要真正发生,教师就必须摆脱教案和思路的束缚,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比如:13年市级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程明华执教的《锐角钝角》,上课伊始,程老师问:“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有关角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学生不仅知道了锐角、钝角,还能说出其特征。她立即改变原计划出示大桥图片,让学生去找角,再抽象出来将其分类,由此引入锐角、直角、钝角这一概念的思路,立即拿出三个相近的角(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辨认,由此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顺学而导,课堂简约、大气、灵动。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到少教多学,体验为主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认为:“学习并非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没有任何观点可以作为观点从一个人传授给另一个人”②。少教多学、体验为主,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既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存在感、价值感。这样学习也就真实发生了。因此,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比如,我在执教《锐角、钝角的认识》中,让学生自由选择体验蹲马步(蹲锐角、蹲直角、蹲钝角)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后谈不同方式的感受,并思考为什么。锐角、直角、钝角的本质特征在这悄然无声的体验中就被学生发现并理解掌握了,而且记忆深刻。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导”“放”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某种困难或疑惑时,教师一定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导”“放”结合。请看平均数教学片断:
师(出示):

师:分别用哪个数字代表男生队、女生队的整体水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观看)
(展示汇报)
小组1:可以用5个代表男生队的整体水平,用4个代表女生队的整体水平。
小组2:我们反对。只能用15个代表男生队的整体水平,用16个代表女生队的整体水平。
小组3:我们同意第二组同学的回答。
……
学生对此争论不休,教师也很难介入,一节课只好草草收场。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初学平均数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难度的,出现争论也是自然的,关键在于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去指导、点拨,不是观望。当学生得出的结论出现不同观点时,机会难得,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个机会,适时进行点拨、引领:“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两个队的整体水平公平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比才算公平呢?”在如此关键处,教师稍作点拨,学生自然想到了平均数,也理解了平均数。这才是真正的“导”“放”结合,而不是一味地放手。
(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智慧校园建设日趋完善,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比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微课、网络搜索等方式自主学习,然后运用智慧课堂系统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系统生成大量的客观数据,直观呈现在师生面前,教师通过这些数据既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也可根据这些反馈数据进行追踪,从而确定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导?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云环境下简约生本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0:[1-53]
[2]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美).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
[3]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18-258]
[4] 冯卫东.为真学而教[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7]
[5]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