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加减法教学渗透函数思想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张 萍
[导读]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来看,低年级小学生需要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对于函数思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张萍
        柯灵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来看,低年级小学生需要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对于函数思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加减法教学中渗透一些函数的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同时这也为之后的初中数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本文从渗透函数思想的原则和渗透函数思想的时间两方面出发,希望对大家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函数思想;教学实践
前言:
        根据新课标相关阐述,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和数感,能够对于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同时能够形成较为基础的模型思想。数学能力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推算演绎,可以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有效的演绎,是劳动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学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很多很强的思想方法,而这些思想方法对于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渗透数学思想的原则
        在小学阶段,学生并不需要深刻地掌握有关函数思想的内容,他们只需要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大致了解函数思想的内涵。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应当重视“渗透”函数思想而不是“深入”函数思想,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一)意识原则。教师需要对于函数以及函数思想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能够让自己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函数思想”。当我们打开教材,我们会发现函数思想包含在各个内容之中:例如有关加减法的内容中,运算不变规律就包含了函数的变化规律;图形的各种计算公式也可以等价于函数关系;甚至是任何一种运算之后的等号,都表示了函数的相等关系。同时生活中也有很多蕴含函数思想的例子:例如人的身高和他的体重之间的关系;鞋子的长度和鞋码之间的关系;存入银行的金额、存入银行的时间与利息的关系。所以,我们的生活并不缺乏函数思想,知识需要教师在生活的过程中对于函数思想进行留意,对于相关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在通过精心设计让内容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函数思想的存在。
(二)渗透原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当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其中包含了何种函数思想,而是将这些函数思想融入具体的数学知识中,让学生能够隐约感受到函数思想的存在。
        例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背诵时,学生在记忆“五七三十五”和“六七四十二”时,他们如果忘了下一句是什么,可以通过35+7=42帮助理解记忆,他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就是在使用变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9X9乘法表内的函数思想,让枯燥乏味的记忆变得生动有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记忆,同时也让函数思想进行渗透。
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
(一)在探究“加减法”的规律中对函数思想进行有效渗透。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渗透函数思想,要求学生在得出正确答案之后对于计算结果进行核对,并且让学生反思校核过程中的规律,然后进行总结。

学生能够发现,当他们做出加法的正确答案后,验算的过程其实是减法的过程,而且有两种验算方式;当他们做出减法的正确答案后,验算过程其实是加法的过程或者仍是减法的过程,学生就能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隐约感受到函数思想的存在。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再只是满足于正确答案,而是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对题目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这对于他们日后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一举多得的目的,而这种“得”离不开数学思想的渗透。
        (二)在学生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教师可以将实际问题转换为学生可以进行解答的应用题。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向学生开展教学。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将教师作为“公交车”,让所有的学生饰演“乘客”,将学生进入教室视为“上车”,离开教师视为“下车”。教师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上车”“下车”的过程进行记录,让学生能够享受“上车”“下车”的过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教师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将游戏过程的大家“上车”“下车”的过程进行板书,让学生回忆游戏的过程。在板书结束之后,教师对学生提问:“在第三轮游戏结束之后,‘公交车’上还有几位‘乘客’?”“在第四轮游戏时,一共上去了几位‘乘客’?”“在第一轮游戏结束的时候,下去的几位‘乘客’?”教师将刚刚发生的事情以数学问题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自然能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能够有兴趣解答教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极大程度的激发,学习的自主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学生回答正确问题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如果学生并没有回答正确,也不能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采用鼓励的态度。在一位学生得出答案后,让另一位学生检验他的答案,这体现了数学函数思想,学生能够渐渐对检验方法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教师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文字时也体现了数学函数思想。
        数学函数思想对于学生日后开展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函数思想进行渗透,让学生能够隐约了解函数思想的内容。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进行顿悟,都将归功于在低年级时,教师对于数学函数思想的渗透。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自信力会随着一次次的顿悟而提升,这对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想要有效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的函数思想,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只有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小学生的函数思想的培养,才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任何包含函数思想的材料,并将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从这些材料中了解函数思想的本质,并且能够在生活中对于函数思想加强理解和应用,为学生开展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晓霞.浅谈如何用"加减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J].读写算,2019,(4):199,201.
[2]马永禄.熟能生巧 ——浅谈小学数学加减法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8):112.
[3]房琳俏.浅析函数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