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俞卫红
[导读] 为践行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本文总结了当前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俞卫红
        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浙江省临海市317000
        摘要:为践行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本文总结了当前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探讨了探究式、活动式等教学模式在建筑施工专业中的适用情况,详述了实施这些教学模式的策略及途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字:教学模式;探究式;活动式;教学质量;
1.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以培养素养型、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因此,要求各专业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改进当前教学模式,有计划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积极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当前建筑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层面
        当前社会各界对中职学校不太重视,招生体制又偏向普高教育,因此对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些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容易厌烦,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容易自甘堕落;再加上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差,无法学好专业课。
(2)教师方面
        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略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核心素养难以提升。不但使学生知识面得不到延伸,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而且千篇一律的课堂讲授,忽视学生基础能力上的差距,无法因材施教,导致很多学生都觉得学而无趣、学无所获。
3.建筑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
        基于以上当前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及专业的实际情况,以探究式、活动式教学模式对当前中职课堂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1)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运用主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获取不是借助教师强制性的灌输与讲授,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经历;其实质是把科学探究的精神带入课堂教学,提高知识和能力,是一种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的高效教学模式。接下来,本文将以《建筑力学与结构平法识图》课程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图1                                图2
①以约束概念为例
        在学习项目一任务2--“约束”概念时,上课教师首先问学生咱们教室里的日光灯(图1)为什么掉不下来?这种发散性的题目学生很喜欢,都会争先恐后的回答,答案肯定也乱七八糟,但这时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这堂课的气氛也立马活跃起来;接着,教师告诉他们原因:主要由于绳索的限制,进而引出“约束”的概念--限制其他物体自由运动的物体;最后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其他“约束”,比如:放风筝用的线绳是风筝的“约束”,教室里的地面是桌子的“约束”等等。这样贴近学生实际的讲解,引人入胜,“约束”一下子在他们脑海中形成,而且还会记得特别牢。
② 以二力平衡定理为例
        在讲解项目一任务1-- “二力平衡定理”前,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杂技演员头顶上的花瓶(图2),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于是学生们又开始七嘴八舌的争论,课堂气氛也顿时热闹起来;接着,教师指出原因:主要因为二力平衡定理,并说明头顶上的花瓶只承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花瓶的重力W,另一个是头顶对花瓶的支承力N,无论演员如何做动作,只要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花瓶就会平衡,永远不会掉下来。这样学生们就会感到,原来那么深奥难懂的定理,其实并不难,而且掌握了这些基本定理和概念后,就能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促使他们主动探究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2)活动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主体参与、主体互动以及主体构建,最终完成教学并实现提高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现行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核心、以传授灌输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改进,从而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接下来将以建筑施工专业实训课为例,借助现场施工、实训等技能操作,进行实训方案改进、实训过程改进、实训机制创新等实训内容,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① 实训方案的改革
        为了使建筑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必须对实训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为此,我们删除了一些非必要的操作步骤进行实训计划的编制,在其中增加了许多与实训教学相关的最新施工标准规范及国内外典型的施工案例。经过这些改革,学生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施工信息,更能在实训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技能创新力,今后工作中越能取得成功。
② 实训过程的改进
        实训教师首先必须打破传统的实习实训模式,加强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解决动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接着,鼓励学生对实训过程中操作方法进行创新,并付诸行动操作,实训教师从旁进行适当指导。这样实训过程的改进,不但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提升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③实训机制的创新
        在整个实训实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比如在教学实训过程中要适时开展学生技能大比武或结构创新竞赛等,发掘中职专业创新教育的闪光点,使实训机制得到创新,提升实操能力。
4.结论
    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出发,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总结了当前建筑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接着深入探讨了探究式、活动式等两种教学模式在建筑专业教学的运用,包括老师如何备课、学生如何参与及课堂如何组织等等,论证了它们有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遇到的瓶颈,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培育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而最终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5.参考文献
[1]丁国文.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改革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 2017, 10;
[2]严贵宝. 更新理念,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08, 10;
[3]王志会. 浅谈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J]. 金色年华(下), 2010, 3;
[4]关  晶.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借鉴[J]. 职教通讯,2012,8;
[5]梁德光.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AutoCAD建筑制图》中的实践应用[J]. 科技信息,201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