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交际手段,与使用者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只要是来自不同语言领域的人进行语言交际,必然会涉及到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负责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近年来,由于全球一体化进程,高校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各国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在国际社会上有着重要地位,但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在交流中注重这种差异,并努力消除差异,站在对方文化习俗的基础上来思考并与之建立联系,才能最大化的避免因跨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更好的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作为人才摇篮的高等院校,应注重在英语教育中纳入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在英语实际运用上的能力,避免在今后工作中可能的跨文化冲突,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经查阅大量资料,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高校跨文化教育现状,并探讨相应对策,以期提高跨文化教育的效率,提高英语人才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 英语 跨文化教育 现状 对策
语言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使其在不同人群、地域之间传播。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即使其所处文化背景都不同,也仍然可以在这样的交际活动中获得感情上的交集和融合。为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重点把握,以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为立足点,努力提高跨文化教育水平。强化在理论知识指导下的英语语言实践使用能力,让学生们能充分认识到中、英文之间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异同,在熟练应用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转变教育模式,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兼顾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以推动我国在国际上经贸、文化活动的发展。
1跨文化交际
由于不同民族、地域的人,自身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方面均不相同,在跨区域、文化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时,其所面临的沟通障碍不仅仅是在单纯的语言上,还包括他们的习惯、对同一样东西的不同认知等等所有和文化有关的方面,即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若不能解决这种差异问题,就很难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跨文化交际就是指在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下成长的人们进行交流的过程。就如汉语语言国家的人们,拥有着5000年的华夏文化,而英语语言的国家,则长期处于西方文化中,无论在传统饮食、穿着服饰、居住环境上,还是在思想观念、文字符号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若不能站在彼此文化背景的角度进行理解,也就难以做到顺畅沟通,即使在使用对方的语言,也很难彻底明白对方的实际语义,进而作出妥善的回答,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跨文化冲突。在学习一门语言时,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理论知识、应用技巧,更应该掌握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就如英、美两国,虽然都是使用英语语言,但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他们在具体语言使用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同。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从对方所处环境中的文化、历史、习俗、宗教、价值观等方面来理解其所运用的语言,才能实现更好的交流。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不仅需注重对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知识的教授,还应该多进行文化背景方面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文化内涵,对这一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等均有良好的认知。所以,高校英语教学需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教学立足于文化背景,立足于语言内涵,真正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素养。
2跨文化教育的意义
开展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们加深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对英语的学习进入到文化层面,进一步提高对外沟通水平。在进行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中,学生们能对本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到其中的不足,也能因为我国文化的特色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归属感,在对比中自觉参与保护本土文化,避免出现盲目从众和媚外心理,在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可以更平等、自信的心态建立友谊。每种语言都根植于产生于这种语言的文化土壤中,也会拥有文化本身的特点。在对异国文化的了解过程中,也会让学生们了解到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习俗、交流习惯和思维,掌握他们的语言特点。这样,当学生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自觉转变思维模式,学会尊重英语文化背景和语言秩序,避免出现语用错误的现象,更易获得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认可,进而提高和外国人的沟通水平。英语本身就是学习语言的学科,在其学习内容中,词汇、语法、句型等是最基础的内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英语在句式、情感表达方面都会和汉语之间有着较大差异,当学生们建立起跨文化意识后,会主动去注意英语国家人民的语言习惯,了解地道的语音、语用习惯,知道一个词的重音在哪里,哪些词语是地道的用法。而且,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英语基础,若再去一味讲解词汇、语法等知识,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进而打击到学习积极性。但若能在课堂教育中引入和西方文化有关的节日、饮食、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教学在文化的支撑下展开,会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不断丰富英语学习内涵,让学生们不再感到空虚和空泛,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效率也会自然提高。
3高校英语教育跨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均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实现不同语言国家之间的沟通,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一。但就目前来说,不少高校在教学中仍受到传统教育模式束缚,过于重视基础教学,在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播上注重不足,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即使在听说读写等基本功上都能过硬,能却会由于对英语背景文化知之甚少,而可能产生跨文化语用失误等现象,出现跨文化交流障碍。
总的来说,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教师能力和学生态度两方面。不少教师自身并没有建立跨文化意识,也没能系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学习,甚至对本土文化都缺乏足够的认知,在教学中不能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也不能传播西方文化特点,做不到正确、系统的对比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也无法带领学生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得体的表达英语。由于缺乏对文化的足够认知,教师很难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在对外交流中可能出现崇洋媚外的情况,更无法以开放的心态来迎接外来文化。在学生方面,不少学生并不能正确的对待西方文化。基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两者的语音、语法、文字结构等方面截然不同,再加上缺乏足够的日常运用环境,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本身即存在较大难度。既往数十年来,我国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环境下,在教学上也不注重培养交际能力,导致多数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机仅仅在于应付考试,在学习方法上多选用死记硬背,缺乏足够的理解。即使一些学生语言能力较强,却可能会因为在跨文化交际的礼貌、规则上缺乏了解,而出现交际障碍的情况。同时,也如前文所述,若未能充分进行跨文化教育,学生不能在充分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接触外来文化,可能处出现盲目崇拜的现象,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4高校开展跨文化教育的对策探讨
4.1提高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教育是教师的本职任务。教师必须要具备跨文化教育的意识,主动学习中西方文化知识,关注并分析其中的差异,拥有多元文化观念,客观对待世界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差异,注重跨文化教育相关的学术动向,有选择的借鉴其中的先进观点应用到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教师应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基础,设计跨文化教学内容,在加深对西方文化认识的前提下,在授课中纳入西方社交礼仪、风俗习惯、宗教禁忌等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们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从历史背景的深层次去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所以,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修养,加强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还需认真研究本土文化,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正确认识各种文化。
4.2增加跨文化教学内容比重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的原生环境。只有充分掌握了英语背景文化,才能更好的完成英语学习。但就目前而言,不少教师都没能在语言文化上下功夫,而是习惯于将教学重点放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最多在翻译课文内容时,才会讲到西方文化,而且对西方文化的讲述也不会太深入。所以,高校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合理的利用和选择教材,也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材料,让学生们学到更多关于西方文化的内容。比如教材中常有关于西方节日的内容,和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较大的不同,也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教师可以选择这些学生较感兴趣的节日,对它们的历史背景、节日来由进行充分介绍,激发学生们对西方节日文化的兴趣,进而愿意主动趣查找资料,以求对西方文化更深入的了解。
4.3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跨文化教学
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图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较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大的优势,若能合理利用,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丰富的教 学资源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加切身实地的感受西方的社会文化,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西方文化。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在模仿,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和综合素质比较高,但是相比于使用英语的西方人在语调以及表 达情绪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给学生 播放影视剧或者英文纪录片等,比如《Friends》,这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影视剧,拍摄手法比较贴近生活,语言表达手法也非常 地道,非常适合高校学生观看。此外,教师还可以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在网络平台上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教学信息,并且可以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学习英语的网站,或者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素材,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将现代技术跟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优势,以提高跨文化教学的效果。
4.4说教式与体验式教学并举
对于学生来说,要打扎实英语专业知识基础,提升英语文化的素养,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实施说教式教学必不可少。但若一味的说教,难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丧失,所以,还需要进行体验式教学,即让学生进行对英语文化的体验以及对英语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主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演练,完全运用英语展开交流,以提高英语的熟练使用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可以建立以“Impression of Europe”为主题的交流,让学生之间用英语来相互分享他们对欧洲的认识和印象,可以纳入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在欧洲国家旅游时看到的情形,讲述关于欧洲国家的美食、节日、服装、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内容。不少高校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经常会在每个班级中分派几个外国留学生,以此构建起跨文化交际模型,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还可以促进我国跟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4.5拓展关于西方文化知识的课外阅读
教师应鼓励学生们通过多种手段接触、学习西方文化,可以经常和外国留学生沟通,观察、了解他们的交流方式和特点,也可以通过观看英文原本电影、阅读英文原版书等方式来学习英语、练习口语,以及从中获得和西方文化有关的元素。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向学生们推荐一些经典原著或双语读本,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的的独立阅读。这样,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语言用法,了解英语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他们习惯性运用的俚语,可能存在的日常忌讳,以便于在今后的交流中更好的运用语言,避免交际禁忌。
4.6改革高校英语考核机制
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以对考核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等级考试是高校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价值比较小。因此,高校应该增加考核的范围,将英语交际能力、跨文化调研等纳入到考核中,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标准。通过对考核机制进行完善,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总之,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必然成为我国对外交流合作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校教学中,需要注重跨文化教育,提高教师跨文化意识,增加跨文化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改革考核机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述伊.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03):98-100+118.
[2]郭帅柯. 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5):154-155.
[3]胡晓敏. 中外合作办学中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 黑河学刊,2014,(07):62-63+135.
[4]白文霞,曹慧书,张卫静. 大学英语教师文化身份和跨文化能力调查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高校英语教师为例[J]. 新西部(理论版),2014,(06):36+22.
[5]贾颖.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 223- 224.
[6]黄晓彤,黄晓丽.浅谈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对策[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6(5):71-71.
[7]廖霞.刍议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8(01):107.
[8]严峰.贵州省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6):235-238.
[9]段冉.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06):176-177.
[10]胡安琪.中国文化双失语现状及对策——以青岛高校英语教育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10):4-6.
[11]霍春艳,姜楠,郭传真,娄晓琳,张志勇.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J].高教学刊,2020(32):165-168.
[12]吴佳庆.基于跨文化交际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8):188-190.
[13]张天然.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2020(18):247-248.
[14]孙台维.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掣肘因素与路径创生[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