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体育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杨 键
[导读] 长跑项目是考察初中生耐力的一个重要体育运动项目
        杨键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533400
        摘要:长跑项目是考察初中生耐力的一个重要体育运动项目。初中生正处在身体机能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展开合理的长跑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促使学生培养优秀的品质,使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改正长跑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使长跑训练更有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中长跑;训练方法
        引言
            田径运动是学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在初中体育运动项目中,中长跑训练教学的价值作用最高。对于大多数的初中生来说,学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文化课上,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所以体育课就显得格外重要,学生们需要通过体育运动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得到放松。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层面上来看,中长跑训练可以从思想意识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思想意识方面,中长跑更容易拓宽学生的思想格局,使学生获得坚强的毅力,提高耐心、信心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影响中长跑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的健康意识淡薄
        学生们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相对稳健。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身体健康,学生认为社会今后需要更多的能力、更多的大脑和更多的智力,体力劳动的时代已经结束。
        运动中腹痛的刺激
        中长期锻炼期间,一些学生经常表现出腹痛,很难锻炼。准备不足以及呼吸和营养不足往往导致,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但只要合适的话,就是可以缓解甚至避免运动中腹痛的刺激。
        (3)练习环境
        由于大多数学校体育场地都很小,中产阶级的锻炼经常被安排在学校周围的街道上,跑步时造成的道路麻木往往会使学生呼吸,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该国南部降雨较多,夏季和冬季气候恶劣,可能对跑步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二、初中体育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一)更新观念,激发兴趣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长跑运动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在长跑训练中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长跑的兴趣,通过有趣味和竞争性的比赛,利用初中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对长跑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长跑。

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生关注外貌的特点向学生灌输长跑对身体形象的塑造,使得他们对长跑产生兴趣。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还可以开展很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参与训练,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二)掌握中长跑项目特点,训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体育教学是十分枯燥的。由于内容单一,教学缺乏趣味性,很多教师都采用了“简单教学+自由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但随着教育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行不通,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要求。基于此,教师需要重视中长跑训练教学,加大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力度,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首先,教师需要研究中长跑项目的特点,加强运动技能的讲授,促进学生在训练中更加全面地锻炼身体。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学生来说,长期处于教室之中,不多的课外时间也是被各种辅导班占据,学生长期缺乏中长跑运动的训练。所以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比较弱的。比如学生的反应能力和体力、耐力就相对薄弱,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锻炼各种中长跑能力。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开展适应性的中长跑教学,不宜给学生过大的身体和精神压力。通过讲述运动技巧,加强体质训练,依托标准的动作,促进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训练目标。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游戏法和比赛法
        在中长跑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降低学生的兴奋性。为了提高学生对中长跑练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不固定的分组教学法、循环教学法、比赛法等,特别要经常采用游戏和比赛法进行练习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常用的比赛方法有:不同距离的各种接力跑,模拟比赛、夺堡垒赛等。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有氧代谢的能力,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心血管系统机能。
        (四)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初中生在体育兴趣、身体素质、爱好特征上有着较大差异,影响学生长跑训练的有效性,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和关注。在训练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学生科学合理划分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训练获得效果,从整体上促进长跑训练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男同学和女同学身体素质上存在的客观差异制定训练方案,克服训练中的不足,这样可以避免男同学因为统一训练过于简单而丧失挑战兴趣,也可以避免女同学因为训练难度过大而产生抵触、恐惧的心理。
        结束语
        总之,要想提升学生的中长跑体育能力,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标.初中体育中长跑的训练意义与技术指导[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03):45-46.
        [2]董林成.浅析初中体育中长跑项目教学中抗挫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08):152-153.
        [3]柯昌蕃.提高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效果的调查与研究[J].新课程(中),2018(0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