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蒙静雯
[导读] 美术教育是人文精神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之一
        蒙静雯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武陵中学,广西南宁,530414)
        【摘要】美术教育是人文精神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之一,中学生的美术教育是美化生活,设计生活、创造生活的审美教育,它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与其生活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学习,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和有益于社会及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性  观察  创作能力  实践
        对于初中美术特长生来说,教师不应仅仅对他们进行美术技巧与技法的培养,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只有有意识地培养特长生,才能让他们的特长充分地发挥出来。特长生总会有自己特色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可以建立美术兴趣班,选拔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延伸他们的课内学习内容。在课余美术兴趣班的天地里,让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得到培养、加深、提高。通过美术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力潜能,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素描
        素描造型艺术是创造不同类型的形体艺术,是研究主观世界一切物象造型规律的学科,在美术常规教学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同时它也被看作一门独立的艺术,因为一件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它要求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而这种“再创造”就是艺术。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整体的观察事物
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避免学生少走弯路。系统、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了一个画者的艺术修养,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在教学中更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避免学生见啥画啥,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2.深入研究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造型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为宗旨,主要以线的形式来表现形体的穿插及构成关系,而明暗素描主要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来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主要特征是以明暗调子来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这两种素描没有本质的区别。美术遵循的程式一般从内容上分有:静物→几何形体→石膏分面像→石膏人像→真人肖像的练习;从教学手段上分有写生、临摹和默写等方法上的训练来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基本绘画技法与美学观念的统一。


二、速写
        速写是素描的一种,是快速表现造型的一种方式,以简练的线条在短时间内扼要地画出人和物体的动态或静态形象特征,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使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
1.在速写学习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明确意图,抓住对象主要特征。画前要先观察,然后思考。要注意观察对象的动态特征,生理特征,尤其是神态特征。
②注意构图,对象被画在纸上的位置大小,我们先要有大的估计,不要画得太偏,太大或太小,从而使画面不完整。
2.生活收集速写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有好的创作设计,必须要提高敏锐地观察生活,深入的认识生活。鲁迅曾经说过:“作者必须天天到外面或室内练习速写才有进步,到外面画速写是最有益的。”有了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和联系,同学们在上设计课时就会更投入,有了生活的源泉激发,速写练习的基础,就更容易产生灵感,能够更形象、准确地表达。如在头像速写练习时,要求学生思考:人的五官之间有没有比例关系?五官和头脸部有没有比例关系?学生一边画一边合作探究,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出正确的结果时,就会显得特别开心和有成就感。
三、色彩
        色彩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如学生出黑板报的色彩运用,服装的色彩搭配,自己房间的色彩布置等等,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一种突破,引导学生们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色彩产生专属于自己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技法上的指导,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地体会美术色彩,绘画的思维也更加地宽泛和灵活,形成真正的艺术特点。比如:在“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感受的表达,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定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对于同一组图片,有的人会感觉到是冷色调,而有的学生会感觉到是暖色调,教师在评定时就不能够采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该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见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色彩关系,形成更好的作品。
        1.创设新颖的色彩课堂知识,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可以让学生多做些色彩游戏,就是让学生不写生对象,不画任何具体的形象,只要求作色彩游戏,看同学们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颜色。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时的色彩单调,摆脱对形体的塑造,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调配色彩上,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色彩认知,扩大了学生的色域。
        2.理性认识色彩和运用,刚学习色彩的学生,往往凭直觉把树画成绿色,天画成蓝色,地画成黄色,花画成红色,而且多采用单线平涂的方法。随着他们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他们在画画时逐渐感到自己的画与自然界外貌的巨大差距。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色彩产生的原理,认识色彩变化的普遍性规律。如通过调配色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色彩的三要素、三原色,并运用它进行间色和复色的调配,以及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等学习领域中的运用,使他们对自然界的色彩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色彩知识包罗万象,知识点多,而且概念比较抽象,为了学生能比较清楚地了解色彩知识,并且乐于接受,让学生们平时多通过色彩训练,强化学生正确观察的能力,提高悟性,增长技艺,使学生爱上色彩,爱上生活,正确地运用色彩塑造形体,能自然流露自己的色彩感受,并能够在感悟和运用中创造色彩。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主编.初中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罗才泉.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D].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