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聪
河南科技学院
摘要:在素质教育积极推广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各级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话题。音乐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责任,且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同时更能够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然而,由于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鉴于此,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制定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符合的教学计划,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创新能力,为其将来更好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创新能力;策略
前言: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作为指导思想,以创新的视角出发,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音乐感受,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以下,笔者将围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展开具体分析,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展开详细探究,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
一、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理念中
几乎所有学生都具备享受并理解音乐的能力,只有教育失败或者教师无能,才无法认识到学生这种天生的能力,从而对学生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也说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1]。由于受传统思维影响,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同时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改善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着手,为学生构建与其兴趣好爱相符合的课堂情境。与此同时,还应该突破单一性教学方法与教材定势的限制,将更多新颖的教学形式应用在音乐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充分突显“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不断增强自身专业化能力,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提升个人判断能力,并重视教学反思,从而使提升自身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创新性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创新
纵观当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教师通常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2]。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营造创新性教学情境,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使其能够自主发掘音乐内涵,感受音乐魅力,进而产生创新思维。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让世界充满爱”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播放汶川地震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能够亲眼看见灾难过后的民生状况,体会废墟中人们的渴望,感受解放军战士们冒死援救的精神,感受社会各界踊跃捐款的希望。正当学生沉浸在这充满各种情感的情境中时,教师可以为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发表想法,从而展开对音乐奖赏的开始。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学唱歌曲,并让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演唱中,以真挚的感情唱出对自己的祝福。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注意力十分集中,教学过程也十分顺利。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让各小组学生试着改编旋律或者改编歌词,创作出一首全新歌曲,并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实现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激发其创新能力
对想象力而言,其是学生创新的灵感来源[3]。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能够使其突破思维定势,从而开展丰富的创新活动。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除了借助对乐曲的欣赏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乐器的讲解以及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等发散学生想象力。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想象力的激发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瑶族舞曲”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这是一首节奏鲜明、旋律优美乐曲,以管弦乐的方式生动、丰富的展现出瑶族人民欢歌热舞的欢快场面。教师可以在播放乐曲之前,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想象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场面以及生活情貌。当学生欣赏完乐曲之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有的学生说道:“自己仿佛看到一群瑶族姑娘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也有的学生说道:“自己仿佛看到一位身穿瑶族服饰的美丽姑娘,在长鼓响起之时偏偏起舞,月光照在她身上,美丽极了。”通过解读乐曲,学生们被带入到音乐世界中,积极发挥想象能力,萌发出许多灵感,为其更好的创造提供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想象力是智慧的升华,能够帮助初中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有效的创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其由想象开始,不断朝创新发展,从而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建立创新性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初中音乐教学评价必须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以此在提升学生音乐认知的同时,促进其发挥想象力,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评价形式不同,其体现出的导向性即不同,必须重视如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教师除了要注重结果之外,还要注重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评价中,教师应该以全面性的视角出发,特别是在竞争性质的课堂活动中,一些学生虽然输了,但在参与的过程中却有非常出色的变现,比如音乐知识或唱歌水平有所提升,教师就不能片面的否定学生,而是要在肯定学生的同时,给予其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第二,应该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等均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采取统一化的标准,以免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教师必须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优势,并引导学生积极发挥闪光点。针对那些性格较为内向且不善于言辞的学生,倘若能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表现的比较出色,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说道:“你唱的真的很不错!”“老师已经看到你的努力了!”“非常棒!”之类赞赏性语言评价学生,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在帮助学生巩固音乐学习成果的同时,提升其创新能力[4]。
第三,不仅局限与教师评价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形式除了教师对学生之外,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或者学生对教师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意义。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学生提出的评价意见,可以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阶段,音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且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致力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理念中;营造创新性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创新;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激发其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性评价机制。以此有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5):196-197.
[2]张爱平.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226.
[3]洪瑞珠.践行核心素养,提升音乐综合能力——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北方音乐,2018,38(07):186.
[4]林丽清.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探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