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核心素养下农村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曾美香
[导读] 初中阶段的农村教育中英语阅读的学习内容纷繁复杂
        曾美香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中学  3651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农村教育中英语阅读的学习内容纷繁复杂,而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图列的形式将本章节、本堂课所学内容简明扼要的罗列出来,不仅能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之后的阅读复习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以点概面,图文并茂,建立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具,也是学生学习的良好用具,英语阅读的学习有一个体系核心,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基本的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英语阅读;思维导图;有效性;运用
前言:
        思维导图的制作也是十分便捷的,能够将各类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通过图片、颜色进行区别和联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学习和理解的过程,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选择和喜好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体现给个性化发展。思维导图的制作是十分灵活多样的,没有格式的限制,表现出来的知识点之间只要有逻辑联系即可。可以以关键词的形式展开,建立不同的分支,突出阅读学习的重难点。
一、利用思维导图掌握阅读中的词汇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相对较高,学生拿到阅读材料时会先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预览,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教师在解读材料要在学生自我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教会学生遇到陌生的单词可以进行适当标注,建立词汇网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倘若教师在讲授阅读的文章时仅仅采用简单的翻译会让学生进入一个比较迷茫的境地,不能够在词汇和文章大意之间建立一个很好的框架,因此思维导图的形式就显得至关重要,思维导图可以加入多媒体的手段,排版简洁,色彩鲜艳、明晰,给学生从视觉上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感,学生也在能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迁移,和句子的意思之间建立联系。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忽略模式那个单词的干扰,把握文章整体的意思,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以学习“Keeping healthy”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听、读、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朗读和拼写;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心中树立一个健康的理念,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散发中学生的蓬勃和朝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进行示范性单词朗读,让学生感受每个单词的发音和音标阅读,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课单词之后可以给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进行单词的变形和词性学习,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词汇网络。
二、利用思维导图掌握阅读中的语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语法的真正含义,和汉语之间的区分和练习发分辨清楚。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引导,学生对语法整体的内容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的认识,形成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语法体系。此外学生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比较形象的感受,使学习内容节节深入,目标明确。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若有忘记、混淆的现象,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巩固,确保完全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例如:以学习“Playing sports”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句型;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脉络结构;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一定的语感,提升文章阅读的效率。教师在进行此次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学习,之后在梳理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出现的语法,教会学生如何制作语法的思维导图,这样每一课都有对应的思维导图,学生之后的复习就会水到渠成。
三、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既要有知识的输入,也要有语言的输出,通过听和读两种方式能实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有了大量的输入之后,如何进行阅读理解就成为了关键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提高词汇量的掌握和相关的写作技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建立一个的联系,优化整合,将复杂、无序的词汇、语法以条理、有序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阅读本身,忽略了词汇和语法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具体、形象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可以让知识“活起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理解。
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实践反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英语中学会的思维导图的知识运用到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科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变化都是不一样的,学生要学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来进行绘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拓宽思路,求同存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就能够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改正存在的不足之处。因为很多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教师都全部讲过的,学生们做题练习的时间很多,但教师讲解习题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建立一个阅读解题思路,在一个框架体系来思考问题,触类旁通,遇到同类问题久能迎刃而解。
总结: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塑造健全的人。要切实体会核心素养下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兼顾大局,把学生的阅读和创新的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小处、细节方面做起,教学设计就要用心准备,讲授知识时才能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思维导图在阅读学习中的运用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在遇到新的英语阅读问题时也能够得心应手。学生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思维导图看似简单,其中的奥妙也只值得不断探究的。
参考文献:
[1]马燕红.基于深层阅读的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长江丛刊,2019,(15):81-82.
[2]黄朝芬.核心素养背景下运用思维导图培养英语学科思维品质[J].中学课程资源,2019,(6):53-54.
[3]曾德莲.思维导图在农村学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探析[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9,(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