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新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姚仙永
[导读] 当下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教育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姚仙永
        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民小学   311800
        摘要:当下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教育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成为了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下,信息技术深入各行各业,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会使用到这门技术。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信息技术技术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核心素养下新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式,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人们越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育部也开始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思维、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意识等构成了信息技术学习的核心素养,在这些核心素养下构建新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改进原来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将主导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行为,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并不强烈。在核心素养构建新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之下,教师可以采用导入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充分地备课,在导入教学前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同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有效地激发,教学的效率才得以提升。
        在进行《初识“画图”程序》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了解画图软件的窗口组成,了解画图工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教师通过教授如何启动画图的软件,如何使用画图工具,如何撤销图像,如何保存图像,让学生能够运用画图软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画图的过程中体味画图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让学生拥有鉴赏水平,能够对于美的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将任务进行分配用以激发学生动力
        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对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产生了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接受填鸭式教学,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不能得到保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开始逐渐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采用“以学定教”的形式,构建新的教学理论。随着全新教学理念的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意识得到加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任务分配的形式,通过推动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在进行任务分配时,应当提前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对任务的难度进行调节,注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


        在进行《键盘一家》的相关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键盘并且能够了解到键盘的操作指法,让学生除了学会写字板的启动和退出以外,还能够认识到正确的打字姿态。最重要的是,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分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键盘图和键盘实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26个键位,让他们对于键盘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提出盲打字母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不看键盘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找出教师提出的基本键字母。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动力自然便得到激发。
三、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而在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又与一般的信息教学有所不同,它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核心素养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应当让他们理解为人处世层面的内容,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深度。因而在信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让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应当注意的是,当下社会的主旋律是合作与竞争,所以当代学生应当具备合作的能力和竞争的意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
        在进行《初识计算机》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应当了解何为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应当对于鼠标的基本操作有所了解同时树立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意识。由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学生大多是感觉到迷茫的,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有便捷的途径分享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帮助其他同学进一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信心,培养了自己的合作意识。而对于提问的同学来说,他们不仅可以快捷地学习到知识,同时能够意识到学习的榜样,更有前行的动力,这将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四、以教学评价推动教学
        不论在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具学习动力,还能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解答学生的疑惑,更好地完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同时,教师也能更快捷地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进行有效地调整,让学生的步调和教师的步调保持相对一致,进而能够更为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因而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应当让自己的教学内容具有深度,让学生能够收获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这对于学生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让教育的形式更为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翟爱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定位与走向[J].教师,2020,(7):81-82.
[2]胡秋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26):118.
[3]尤丁一.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6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