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鑫
锦州市卫生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需要用数列来解决。数列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对以后数学知识有启蒙和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培养。
关键词:数列 策略 创新
一、数列内容简介
数列这一部分主要分为等差,等比数列,以及对应的通项公式和求前N项和公式。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灵活地运用数列的公式,综合性问题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二、数列教学的策略性分析
数列问题的推导过程是基于数字的一般规律,得到有效的运算公式。因此,在数学的思维模式上,主要以逻辑思维为主,同时也要加以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解决问题。因此高效的方法,能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很好的思维导向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1.根据数字特征归纳共同特点,培养探究习惯
作为教师,要了解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寻找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教学方式,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主动探索,交流合作,进行巧妙的课堂生成。在教学中是师生之间能够引起思维碰撞,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数学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层次,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方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学习。在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中,还可以引入函数的相关性质进行研究。例如可从抛物线,二次函数当中,利用单调性来求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最值问题。还可将数列与不等式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数列的特殊情况,有助于改变学生的静态思维模式
2.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列知识
在数列的教学过程当中,可将数列问题与函数问题,不等式问题等数学问题的综合运用来解决数列的递推问题。单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很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透彻。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可爱可感,极大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有效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跟上教师的思维,并主动进行探究。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能更好的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合作探索问题。
3.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数学的悠久历史,学会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
每个数学问题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数学的发展史也都源远流长。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数学史的传授,有利于学生对数列的来龙去脉详细了解。而且,数学问题的提出往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列的知识和数学文化的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效果就会凸显出来。
4.将函数问题与其它数学问题相结合思考
数列这一章蕴含着多种数学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函数和方法可以增进对数列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列问题。诱发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数列问题中公差,公比,首项,末项,项数这些量的数学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因此,在求这些数学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求未知量的方程,问题变得清晰明了,解题过程更加简化。在数列问题中。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等,都可根据数列的特点进行方程与等式思想的变换,通过化简解决数列当中的问题。
5.教师也要注重提高自我能力的修养,从各个方面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把握好课堂教学能力,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更新教学观念,摒弃相对落后的教学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关注体验式教学,倡导交流合作。并适时加强自我反思。探索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使反思具有预测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殿宇 《数学教育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罗小伟 《中学数学教学论》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0
3、傅海伦 《数学教育发展概况》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4、李玉琪 《数学教育概论》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