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琦
绍兴鲁迅高级中学,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生物作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要素便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于生物实验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完成此项目标,其所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品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仍旧面临着相应的问题,为更为有效地完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师有必要积极地改进优化教学策略,充分贴合核心素养理念需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策略
观察与实验均是生物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生物实验的应用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步成长,使得学生既能够掌握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能获得实践应用能力的成长。通过生物实验的支撑,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借助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领悟到生命活动的核心特征,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各种生物实验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一、促使学生合作学习,提升实验学习效率
高中生物实验的过程要比初中生物更为复杂具体,对于学生的要求更高,但是高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是存在限制的,所以这就要求生物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课程,优化完善教育方法,促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实验,这样便可以更为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合作精神成长需要,促进学生群体的互相合作和互相交流。合作互动不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所必须要具备的精神素养,更是现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有必要针对性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此为基础支撑,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
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浙科版“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时候,实验基本流程较为复杂,耗费时间较长,同时因为实验器材限制原因角度,生物教师需要充分根据自己对学生群体的认识,为学生分配不同的团队,尽可能地采用男女互助的方式,根本原因在于实验当中的部分操作对于男女生来讲,简单程度存在差异,男女合作便可以更好地完成目标。如提取色素的时候会研磨植物,此操作对男生来讲更为简单,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施工效率。生物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相应的实验步骤,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发挥出启迪和组织的效用,学生可以结合实验步骤来进行分工合作,用于全面加快教学进程,男生在研磨的时候,女生则可以画滤纸条,团队学生进行相互合作交流,这对于促进其合作意识的成长来讲,意义非凡。在实验当中应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成长。
二、加深探究精神培养,提高实验学习质量
伴随现代社会压力的日渐增加,高考竞争压力也日渐提升,这导致部分学生承担的压力日渐提高,同时许多学校仅仅将学生的升学率看做是核心事项,因而经常会给学生应用题海战术策略,约束学生的生物思维,学生仅仅只会考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获得本质上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探究活动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成长,但是许多教师却并未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只是在课堂当中讲解相应的知识内容,并未充分彰显出生物实验的本质,对于学生的探究精神的成长来讲,影响相当巨大。所以生物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优化完善教育理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浙科版“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相关知识的时候,生物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前便设计好各项实验操作,以此来助力学生的探索精神的成长,让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层次探究,最终获取正确结果。而生物教师则需要明确自己在教学当中承担的作用,将主体地位充分交付给学生。比如在实验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在旁边提出相应问题,帮助学生作出更为正确的假设“如果外液的浓度比内液的浓度更高的话,植物细胞将会出现什么现象?需要做出什么假设?”结合多个问题吸引学生关注,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生物教师则可以在实验完成后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获得深层次成长与发展。
三、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实验学习成效
生物作为科学的一部分,核心研究要点为生命科学,而生命则是地球上最具活力的根源,同时也是让地球不同于其他星球的关键点,这也正是人类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地球是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同时也是各种植物和动物共同生存的环境,教师需要通过生物学科教育,引导学生和植物、动物和谐相处,共同保护现有地球生态环境。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有必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成长,为日后学生的就业奠定下坚固的道德支撑。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浙科版“生态工程”的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展示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充分感悟到科学家的探究精神,还需要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助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比如克隆技术虽然能够被应用在动物身上,但是却不能将其应用在人类身上;比如,通过生物研究的方法制作出的食物必须遵从不伤害人类、不伤害地球环境的原则。在此种情况下,生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应用课余时间观看相应电影,让学生明确生物研究具备着怎样的危险性。目前许多学生都并未形成充足的探究意识,或者是存在诸多对于科学精神的误解,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观,助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物教师需要积极地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全面提升开展实验教学的频率,给予学生充足的操作设备和探索机会,帮助学生逐渐改变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实验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此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还能够助力学生形成和谐具体的思维意识,对于其未来成长来讲,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张力希.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效果探究——“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教学[J].教育界,2020(52):52-53.
[2]贾翠翠.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基本实验意识的培养[J].高考,2020(01):46.
[3]李军鹏.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3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