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
四川省中江县城北中学 四川省德阳市 邮编 618100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采用生活化教学让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最大程度的贴近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保证教学效果。文章基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特点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对高中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有效措施
前言:
“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必须适时进行生物教学改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低效局面。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依然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逐步丧失兴趣,并且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将高中生物教材生活化的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效推动高中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没有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教学课堂的方方面面
随着当前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也开始采用生活化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同时不可忽视的是生活化教学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开展中,依然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例如没有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教学课堂的方方面面,只是停留在表面【1】。生物教师只是向学生单方向的灌输生物理论知识,而没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探究,无法让学生形成独立思维模式因此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
(二)课堂举例和学生日常生活脱节
生物这门学科作为当前高中教学活动开展中不可忽视的课程之一,需要生物教师意识到掌握生物理论知识并学会灵活应用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进行课堂举例,最大程度的和学生日常生活形成密切联系。由于学生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在生物课堂上教师所举的例子无法和学生真实生活形成密切联系。例如某些教师在举例的过程中选用日常生活难以见到的植物或动物,导致学生无法身临其境的进行带入也无法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忽视了非学术用语的负面影响
由于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相对专业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量的专业术语。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必然会对专业术语进行生活化的解释。
例如采用几个乃至十几个非学术用语来解释一个专业术语,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专业术语的理解,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在接触了大量的非学术用语之后,难以及时在脑海中进行转化,导致学生对于非学术用语较为熟悉,而对于专业术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在学生今后的生物知识学习中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并且不利于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课前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想要保证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当重视课前导入环节。充满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必然会对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学生刚刚从10分钟的课间休息环节进入课堂状态往往注意力还不够集中,而教师充满设计性的课前导入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接下来所学课程的积极性,将学生自主自觉的集中注意力为接下来的生物课堂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到“细胞”相关的内容时,教室可以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为什么20岁和60岁是完全不同的皮肤状态?”“爷爷奶奶为什么会长老年斑?”“年纪轻轻为什么会有白头发”等类似问题,几个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学生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提升教学配合度保证教学效果。
(二)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目标还要求学生对于生命的现象以及活动规律有所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和讨论,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通过分组的形式来分享自身的学习成果,通过对于不同植物生命周期的记录对比分析,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进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增加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点的自主学习。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基因的变异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近亲不能结婚,会导致遗传变异可能性激增;在学习到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理念等。通过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地推动高中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三)将教学内容最大程度的贴合学生日常生活实践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开展中通过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贴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实践,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推动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解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举例,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例如讲解到酶的活性这一内容,可以和同学进行探讨,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如果体温过高则会导致身体发热造成酶活性降低,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潜移默化的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采用生活化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推动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83.
[2]马知伊.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