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让“星”发光——浅谈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蔡凤婷
[导读] 心理效应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正确认识和运用心理效应在班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蔡凤婷
        东莞市长安镇厦岗小学,523000
        摘要:心理效应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正确认识和运用心理效应在班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论证,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 案例 心理学效应 班级管理

        近年来,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理,分析原因,除了社会和家长淡漠了教师地位,独生子女增多是一重要原因。班主任面临着不同问题的学生,恰当运用心理效应,无疑开辟另一条“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正确运用效应,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有效策略。
        
        一、心理效应的基本认识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同一情境或同一刺激下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虽然心理效应是非常微妙和难以察觉的,但它确实会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并且具有普遍性。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心理作用,它有差异性。班主任能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作用,如“光环效应”,“破窗效应”,“期待效应”等,对班级发展建设和学生健康成长是有促进作用的。
        
        二、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利用暗示效应,激发学生上进心
        暗示效应是指在没有对抗的条件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微妙的间接方法抽象引起的冲击,促使人们以某种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行为和隐含期望的目标。
        案例: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小英,他非常喜欢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一开始小英和其他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时候表扬他,他会乖一些,有时候他也会不认真,或者不用心。考试的时候也是,他认真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有90几分,他不认真学习的时候可能也就八九十分。有一段时间,我表扬他表扬的非常频繁,上课认真也表扬他,纪律好也在表扬,做作业写字好表扬,回答问题表扬他,做了一件微小的事儿,我也会表扬他。有一次考试,他考了一百分。我非常的惊讶,我用极富夸张的语气说:“小英你看,你真棒,看来你非常有学习语文的语感,语感好的同学语文好!你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只要努力,你就能考一百分。”经过这件事后,小英对语文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当他考了一百分的时候,我会跟他说你看你可以做到,继续加油。当他没有考到一百分的时候,我就会跟他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再认真一点,再细心一点就可以考一百分了。小英坚信自己只要努力,只要认真就能考到一个好成绩,即使偶尔失败也没有关系,他会分析原因,告诉自己,你有这个能力,你可以的,后来小英成绩越来越好。
        一开始,小英的上课纪律一般,表现也是一般,学习一般,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好像很一般的孩子,各方面的才能都很平庸的一个孩子。只要你用心挖掘,多去表扬和鼓励他,多去积极暗示他,慢慢地他变得更加优秀,他也能变成一颗闪亮的星星。
        (二)利用自己人效应,缩短师生心理差距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方更容易接受一些观点,立场,这就是“自己人效应”。如果你所喜欢的人的表达观点,你接受它们;如果是不喜欢的人表达,就本能的抵制。
        案例:小阳是一个虎头虎脑、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他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成绩优秀,家长配合,会做小实验等等。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挺正常的一个男孩。可是他的座位总是掉东西下来,有时是纸片,有时是尺子,有时是水壶,要么让我们班被扣分,要么影响同学上课。有时候他跟同学争东西,我教育他的时候,他伶牙利嘴。我反复教育,也跟家长反映,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时好时坏。后来我批评他,他用愤怒的眼神盯着我,是那种仇恨的眼神,让我不寒而栗。我意识这样子是不行的,于是我改变了策略。


        我关注他的行为,如果表现好了就表扬他。我觉得他作文写得很生动有趣,我就夸他,作文写得跟你这个人一样,很幽默风趣。我还鼓励孩子参加作文比赛,帮他修改作文。班上有活动我总是留机会给他,我还叫他帮忙做事,帮助班干部管理学生。后面小阳再行为习惯不好,我没有继续找家长,而是找他聊天。我问他,你觉得老师总是批评你,是因为讨厌你吗?他没有出声。我跟小阳说,其实班里所有学生,我最喜欢就是你。为什么?我开始细数他的优点:语文课积极回答问题,而且总是答对,说明是学习语文有天赋;作文写得生动有趣,有创意;你不记仇,有时候老师批评你,你还愿意帮助老师做事......我还跟他说,为什么老师要纠正他的不良行为,因为希望他不仅要懂得学习,还要懂得做人。最后我还跟他讲了蜘蛛侠的故事,我问他记不记得蜘蛛侠说过一句重要的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说着说着小阳哭了起来,他不应该仗着自己有小聪明喜欢怎样就怎样。
        后来我跟小阳约定,尽量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不会总跟家长告状,他要自己慢慢改过来改正。我让他做纪律委员管人,他管得有模有样。上课也不影响别人,反而起一个带头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用“心”把孩子变成“自己人”,让孩子觉得跟老师是“自己人”,他愿意听你的,向你看齐,变得更加优秀,让“星星”闪闪发光!
        
        三、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消极作用
        (一)避免马太效应,公正地对待学生
        在“圣经”中“马太福音”的故事就是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就是:好学生得到表扬、鼓励和优秀的教学资源,而差生则被忽视和忽视,甚至没有机会回答问题。
        案例:有时候孩子的家长会跟我说,孩子在家不先做作业呀,总是看电视,很懒,在学校是不是也是这样差?我就很心平气和地跟家长说,他比较小,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应该找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骂孩子。我也说他在学校表现的非常好。我们希望家人们去找找原因,然后再跟他好好聊一下,然后想办法让他做完作业再看电视。回到学校,我也会跟问孩子情况,原来孩子爸爸妈妈都忙于工作,家里没有大人监管,孩子控制力差,自然产生矛盾。我好好做了家长和孩子的思想工作,后来孩子慢慢改正。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平等对待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也要关注和支持其他学生。?
        (二)避免禁果效应,巧妙地教育学生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夏娃偷禁果的故事,当教师的行为不公平时,学生的好点子得不到认可,反而激发了学生尝试的好奇心;当教师忽视学生的再三请求时,学生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挫伤了学生的自尊,使他们产生了叛逆心理,这就是“禁果效应”。
        案例:小健是我班令人头疼的孩子,总是去闹别人的同学,同学们都不喜欢跟他玩。
        当时我参加了一个正面管教的培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给我的感触也很大。比如不要总是跟孩子说:不要做什么。孩子们身心发育还不完善,接收不了一长串的信息,往往记不住前面的不要,而是记住了后面的做什么。所以你越是不让孩子做什么,他偏要做什么。所以教育孩子要正面地说: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我很受启发,我把我学到的正面管教用于班级,用于小健身上,也在班级取得了一定效果。“禁果效应”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应该是诱导的、合理的、情感的,这样孩子们无论是表现还是情绪就正面很多,积极主动。
        如上例举了几种级管理中较常见的和典型的心理效应,我一直都运用心理效应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让我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徐亚敏.用心建设班集体——几种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
[2] 杨利云.《浅析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
[3] 彭琼.《积极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