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张春蓉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各个学科中探讨最多的话题,教学方法、
        张春蓉  
        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各个学科中探讨最多的话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明显提升。这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深度钻研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道德教育的熏陶,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有效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课程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仅承担着塑造学生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道德与法治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因此备受广大师生的重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同样可以将实践活动渗透到其中,以实践活动实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教学目标
        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崇现代化教育理念,告别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在新的理念下,教师要注重“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点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置首位、明确他们的位置,让学生能够感知在课堂中要有“主人翁”意识,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有更多的交流互动、情感体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各种需求,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摆脱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大胆尝试新鲜事物,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新的高度、全新的心态重新建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用心去感知、去聆听、去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角色转变,适当的情况下,让学生站上讲台,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讲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师也要迎合学生的节奏,认真倾听学生的需求,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将情感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教学策略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树立平等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心理压力,让小学情感教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与认知发展相对又有着紧密联系的情感教育,它在教学目标中有着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处理好两者关系来调动情感因素的正向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父母多爱我》一节中,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和汗水,深深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奉献,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爱和感恩。教师为了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烘托课堂气氛,向学生们发起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父母经常在家吗?”“你们希望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怎样的一天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整个班集体中呈现沸腾状态,学生们畅所欲言、议论纷纷。

教师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开了一个好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父母用尽一生的精力和心血为其付出,无怨无悔,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力量为课堂进行点缀,为学生播放一首《让爱住我家》让学生认真聆听,学生们在如此浓厚的爱意氛围中,脑海里呈现父母平时的教诲、关怀,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能够在浓郁的氛围下专心致志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情感更加深刻,可以让小学生在情感体验当中对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认同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另外,教师试着探索家校共育模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在讲课当中要求学生回家之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帮父母打扫卫生、帮父母叠被子等等。我要求学生家长要大胆地让学生试着自主开展一些活动,比如穿衣吃饭、自己上学,等学生来到校园之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讲道:同学们,今天没有父母陪伴你们上学,你们害怕吗,父母每天下班之后还要照顾你们,你们觉得爸爸妈妈辛苦吗?父母是对我们最好的人,但是如果没有父母的关怀,我们还能这么无忧无虑吗?学生在经过自己上学、自主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今后学会感恩父母,增强了学生与父母的亲情。
        三、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学生参与实践体验
        随着学校生源的增加、规模逐渐扩大,这就导致原有的学校规模以及资源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学生需要,特别是在宿舍和餐厅这种人口密度较高的场所,更是火灾等问题的频发区。因此,在设计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注重知识活动的趣味性。采用“温馨提示”、“安全知识顺口溜”等学生喜爱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学用结合,把学生安全与其生活的环境密切联系到一起。安全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中,理论知识只是一方面,主要在于真实案例、体验实践、情景模拟、安全知识竞赛等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对安全知识的学习也会增加极大的热情,通过讲解真实案例助于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了解对知识的无知会给自己带来重大的后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实体验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可以组织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例如,开展地震逃生、火灾逃生的学习,如何使用灭火用具,教师提前将演习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基本逃生的技能、自救互救的方法。通过这种实践演练,给予学生特定的思维,面对相关安全问题时,可以有经验的解决和预防。通过专业教师来为学生做心理疏导,全方面了解,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方向,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结语
        总之,实践活动工作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展示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形式,通过采取不同的实践活动方案来促进各个工作者在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责任与义务,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步二伟.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95-96.
        [2]林敏芳.运用情境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