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传承雷锋精神——浅析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实施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高 艳
[导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需要教导高中生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
        高艳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六中学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60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需要教导高中生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高中班主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感恩教育,可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感知感恩,通过“红色教育”传承雷锋精神,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感恩转化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美德表现。
关键词:红色教育;雷锋精神;高中;班主任;感恩教育
前言: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的:“雷锋是时代的楷模、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它是中国革命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奠定了基础,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一、利用“雷锋精神”开展感恩教育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标准》的提出,改变了单纯用学习成绩衡量学生优良的传统教育模式,将教育重点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感恩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更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优秀道德素养
        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学科具有更强的引导性,是传播情感、文化、思想、智慧的重要载体。在政治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通过文化生活中伟大精神、爱国主义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完善人格,提高自身道德素养。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政治知识之外,更要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通过在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教师的教导,感谢自然的馈赠,感谢社会的关爱……可以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怀揣感恩之心,回报充满爱的社会。
二、“红色教育”传承雷锋精神教育路径
(一)感知感恩
        首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又养育我们成长,所以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情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作为子女,我们需要铭记父母对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教材中对于父母情感的描写,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并进行回报。其次,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环境和物质因素,其形成的山川河流和气候变化更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们的情操和见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牢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应从教材的学习中感知自然之美,从而牢记自然是我们继续生存下去的根基,要对其怀揣感恩之情。

最后,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来的接班人,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祖国怀揣爱国主义的情感,带领学生在教材中领略祖国山川的美丽,感知革命英雄保家卫国的铁血热情,感恩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进行雷锋精神教育时,要教育学生雷锋的学习精神,留给后人最为宝贵的财富,在于他对学习重要性的明确认识,以及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雷锋指出,人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不会迷失方向。对于雷锋精神的学习,教师要告诉学生,之所以雷锋精神能够传承至今,正是因为他的奉献与感恩,这与我国的千百年来的文化一脉相承。
(二)通过课外情境引导学生怀揣感恩之情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而实际上课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情境也可以加以引申,进而激发学生形成感恩之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借助课外环境进行感恩教育时需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感知周围环境的思想情感,进而帮助其形成感恩之情。
        雷锋精神在人民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部分,莫过于他的奉献精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周恩来赞誉的“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弘扬的大爱胸怀和忘我精神。从朴素的感恩到理性的认知,雷锋始终记得,自己命运的根本转折,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在于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奉献和牺牲,如果没有这些,也就没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是感恩精神的源头,是来自于中华民宿自古以来的优秀品德,是当代高中生应当去学习的精神,感恩精神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同时也十分稀缺,身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高中生应当去好好学习和牢记雷锋精神,向先辈学习,并将优秀的品质传递给他人。
(三)内化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面对着怀揣感恩之情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内心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将精神层面的感恩提升为行为层面的感恩,实现感恩精神的内化。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下实质性的家庭实践活动: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以及做家务的辛苦,要主动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工作。例如,可以选择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帮爸爸锤背,帮妈妈洗衣服,帮爷爷奶奶洗脚、递茶等。虽然是小事,但是却可以体现出自身的感恩之情,更可以让身边最亲近的家人感知到亲情的温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父母亲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爱护。
总结:
        高中是教育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品德素质发展的基础。高中政治教学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结合,确保感恩教育和政治教学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路。高中政治教师要客观认识和把握高中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实情况,了解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认真挖掘政治学科当中蕴藏的人文精神,挖掘教材中丰富多样的感恩教育资源,合理安排感恩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知恩感恩,积极担当社会重任。
参考文献
[1]杨翠琴.感恩教育诚心感化——浅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J].赤子,2016,(2):254.
[2]罗炳国.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J].未来英才,2016,(16):229.
[3]李丹丹.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