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丹
乐平十小
摘要: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提出的“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观点,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精髓。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指的是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大道至简,我认为,“本体性”就是回归语言本身,让学生踏踏实实进行“听、说、读、写、书”的训练,还语文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小学语文;本体性;把握落实
语文,这个国民爱人,说起他的名字,人人皆知。谈起他的概念,也有许多人能娓娓道来。但他真正的内涵,他最本真的样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如何把他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很好地运用、品味、传承他呢?
我们一直在努力,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想着如何优化课堂,如何把课文分析透彻……可是,孩子们的错别字让你头疼;孩子们的书写让你摇头;孩子们的作文让你无语;孩子们的朗读让你顿足,他们对语言文字不够敏感,产生不了情感共鸣,对此,我们愕然了,我们困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提出的“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观点,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精髓。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指的是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大道至简,我认为,“本体性”就是回归语言本身,让学生踏踏实实进行“听、说、读、写、书”的训练,还语文的本来面目。
一篇课文如何把握和落实本体性教学内容呢?吴教授说“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教语文”。教语文就是教会“听、说、读、写、书”。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上就有了方向。如:我在执教《寒号鸟》一文时,起先设定的目标是:1、会认,会写本文的生字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意,体会懒惰是没有好下场的。
很显然,这个目标的设定是以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为重点的,虽然有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却是“挤”进去的,这就是以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的课堂。明确了语文课必须围绕“本体性”组织教学,我把《寒号鸟》的教学目标调整为:1、用合适的方法识记本课生字。2、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3、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读好人物对话的方法。4、积累像“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这样的短语。5、说说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冻死了。前后目标一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后面一个目标的设定关注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抓住了课文的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角色朗读,并教给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方法,学生有法可用,才能慢慢做到读谁像谁,这就是从这篇课文所学到的一个技能,这就是围绕本体性展开的教学。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语文课本体性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区别,并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明确本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然后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落实来组织教学。
一篇课文中,本体性教学内容很多,有基础性的字词句的训练,这是保底工程,是教学的重点,要做到扎实。还有发展性的教学内容,这个发展要有个性,是教学的难点。怎样进行发展性教学内容的定位和取舍呢?吴教授又说“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应该追求教会”。记得十二月份在景德镇听的一堂课《月光曲》,教师在讲到皮鞋匠和妹妹听贝多芬弹琴时产生的联想时,老师让学生读课文,说说哪些内容是他们的联想,而后安排了个小练笔,这就是发展性内容,让学生练习写联想,可是,老师安排写的却是听《渔舟唱晚》后产生的联想,大部分学生无从下笔,因为他们对渔民生活没有切身体会,老师“教过了”联想,可学生“没学会”怎么写联想。如果紧扣课文,抓住文中的一个省略号做文章,让学生说说贝多芬弹的曲调一直都是激扬高亢的吗?当他弹奏着舒缓的乐曲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一说,写下来。让学生有迹可循,真正学会写联想。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少问“你懂了吗”?多问“你会了吗”?
语文教学历来讲求文道统一,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在流于形式、重于分析,而在于依据语言表达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找到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回归语言本身,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洗尽铅华,还语文的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上海师范大学 吴忠豪《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2、上海师范大学 吴忠豪《从追求“教过”到追求“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