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
东莞市莞城教育管理中心 广东省东莞市 邮编:523001
摘要:如何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小古文,提升阅读小古文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运用多方面、多角度的“比较”策略进行小古文教学:文白比较,感受语言的特点;表格比较,深入走进文本;拓展阅读,提升阅读品质。
关键词:小古文 比较 朗读 理解 拓展
“浅显的文言文”通常俗称“小古文”,最早由原《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李振村先生于2006年提出,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古文应该是适合儿童阅读的,浅近易懂、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含义深刻的文言文,它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或是经典名篇中的精彩小片段。
统编版教材加大了小古文的数量,选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统编版教材“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的双线编排思路。具体内容分布见表1。
表1-统编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古文分布表

编者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要求、加大传统文化传承力度等方面的编写理念,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古文的教学研究,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落实教材编写理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小古文,提升阅读小古文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运用多方面、多角度的“比较”策略进行小古文教学:
一、文白比较,感受语言的特点
统编教材小古文的学习起步,比人教版教材提早了两年多。第一篇小古文《司马光》出现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如何让学生喜欢小古文?愿意学习小古文呢?与小古文第一次见面尤为重要!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曾提出的“首因效应”,任何事物留下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印象的形成影响很大。为了学生对小古文的留下好的印象,教师要重视这次“初见”。
据调查统计,大部分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之前都有听过、或者看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所以学生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基于这样的学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只出示文中的插图,问学生在哪里听过这个故事?等学生讲完故事后,老师可以出示小古文《司马光》与白话文故事《司马光砸缸》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会找出:小古文字数少,句子短,语言不同等特点。
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顺学而导,通过文白比较,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和白话文语言表达的不同。这样的“初见”,降低了学生学习小古文的难度,激发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觉得学小古文就像听故事一样有趣、轻松。
二、表格比较,深入走进文本
小古文的教学,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学生感悟小古文的内容及文中人物形象,教师可以采取比较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比较,理解关键词句,发现小古文中人物鲜活的个性,感悟人物形象,深入走进文本。
如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可以设计表格(表2)将王戎和众孩童的举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王戎和其他小孩不同的举动,推测当时的想法,从而感受王戎善于观察、思考的形象特点。
表2-《王戎不取道旁李》学习单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唯戎不动”与“诸儿竞走取之”的鲜明对比。
这样取之于文,用之于文,引导学生通过文中词句进行比较、思辨,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比较当中,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入走进文本,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形成阅读小古文的能力。
三、拓展比较,提升阅读品质
整个小学阶段只读教材中的14篇小古文是不够的,教师要根据学情,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有目的、有方向、有质量地对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拓宽学生学习小古文的范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品质。拓展阅读可以根据相同主题、相同类型等不同方法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加知识积累,又能深化主题学习。
1.由“一个人”走近“一群人”
如学完《囊萤夜读》后,老师可以出示《凿壁借光》一文,先让学生自读,老师适时点拨,理解其意。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再接着出示《悬梁刺股》:
《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通过拓展阅读学习,再让学生将车胤、苏秦、孙敬三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在感受勤学苦读品质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2.由“一篇文”走近“一本书”
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在学习小古文时,教师也可适度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整本书的阅读。如学完《杨氏之子》一文,拓展同样选自《世说新语》的另一篇小古文《咏雪》,进一步感受语言的妙处。可以让学生运用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自行理解,感受语言的魅力。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完《咏雪》后,杨氏之子、谢道韫的“聪慧”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为深刻,教师可随即提问:“杨氏之子”与谢道韫,你更欣赏谁的智慧呢?为什么?
通过提问,将教材内外文本阅读比较,让学生读有见解,更加有深度。不仅拓宽阅读的面,还提升了阅读的品质。
教师接着用课件出示《世说新语》里讲到的故事人物或者片段,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这样,在丰富学生小古文阅读的同时,通过优秀小古文的鉴赏,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发展。
除了上述这些比较的策略,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氛围与别的课堂氛围有点小比较,可以让小古文课堂更富有“古文味”。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摇头晃脑地诵读,可以配上合适的古琴音乐,还可以在点评时用上“妙哉!”“善哉!”“智者善学也!”等话语……总之,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比较”,营造古文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古香、古韵的小古文学习中,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陈先云.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指导——与其他版本教科书对比研究[M].语文出版社.2019.6
[2]吴忠豪.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教法[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5(10)
[3]吴丽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古文“1+1”式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知识.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