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瑶玮
杭州市东城幼儿园
【摘要】
责任心是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意识、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做出的相应行为,是幼儿人格、社会性品质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班幼儿对责任心的重要性认知需要通过的具体的事件,借助成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提升。
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中也渗透着责任感的发展。以春游活动为契机,为大班幼儿搭建“大带小”交友平台,从绘本认知为开启,引领大班幼儿提升对责任感的认知;设置任务清单,在具体任务中提供多元支持,帮助获得责任过程中的成功感和自信感;家园合作,以一致的理念和行动促进大班幼儿对责任心认知,并在过程中生发对对弟弟妹妹爱的责任情感。
【关键词】大带小;责任心;大班幼儿
一、大班幼儿责任心发展分析
1.培养大班幼儿责任心的意义
责任心是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意识、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做出的相应行为,是幼儿人格、社会性品质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托幼机构的教育主体,给幼儿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帮助养成良好的责任品质对幼儿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班幼儿是责任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研究表明,拥有良好责任感的幼儿学习目标意识更强,在尽责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愉悦的体验,能积极主动的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尊、自信、自立的表现,这对幼儿走向小学,面向未来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2.大班幼儿责任心发展现状
大班时期的幼儿对责任有了自己的理解。面对一件事,他们会链接到已有经验,拥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习克服困难”“我应该……”“爸爸妈妈让我……”等的想法,并能践行行动,但过程中会缺少稳定的情感力量支撑。教养方式、教养内容及教养行为过程中的态度及坚持都能对幼儿的责任心发展起着影响作用。在深化幼儿责任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对幼儿产生稳定积极的责任情感进行关注和培养。
二、“大带小”交友活动的缘起与思考
1. 活动缘起
春暖花开时节的春游活动即将开启。为帮助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搭建交友平台,鼓励幼儿突破年级段与班级界限找朋友,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交往,在春游当日和新朋友一起背上背包,牵手走进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
新朋友在哪里?怎么交新朋友?和新朋友说什么?做什么?玩什么?
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老师将为幼儿的交友活动搭建平台,组织活动,提供支持,促使幼儿以一场与新朋友间的邂逅为开始,从相遇到友情的升温、维系,让孩子们在与新朋友一起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社会性的发展。
2.教师的思考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与教育建议明确指出:要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责任心是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着力培养的重要品质。作为幼儿园最大的哥哥姐姐,发挥大班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应成为教师思考的一个点。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责任。作为大班幼儿,他们的经验、能力及水平能够支撑他们完成一项有关“陪伴”的任务。以交友活动为契机,创设“大带小”任务机制,鼓励大班幼儿以哥哥姐姐身份参与活动,在与弟弟妹妹建立爱与责任的关系体会责任担当,升华责任情感,产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哥哥好姐姐体会,这对大班幼儿的责任心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们的实践
以绘本为引领,从提升幼儿责任认知为开始,以一日生活为契机,将“大带小”体验式交友互动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同时,辅以家园合作,循序渐进,共同为大班幼儿的责任心发展助力。
(一)以绘本为引,提升责任认知
绘本,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能将深刻、复杂的道理简单化、画面化,比简单的说教更直观、显现和生动。运用绘本对幼儿进行责任感教育,有助于幼儿积极建构绘本中所蕴含的责任概念。
“大带小”交友活动过程中需要帮助大班幼儿建立哥哥姐姐的角色身份,帮助体会做哥哥姐姐的责任情感。哥哥姐姐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好哥哥姐姐?基于幼儿现状,选择绘本《我的宠物猛犸象》为开启,以谈话、集体教育活动带领大班幼儿领悟“责任”。
(二)设任务清单,明确责任方向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对5-6岁的幼儿提出:愿意为集体做事,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的更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
歌德曾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伴随任务的发生发展,依据“找朋友”“处朋友”“好朋友”的发展路径,我们以“做好一件事,管好一个人”为任务导向贯穿始终,一是以具体行动促进幼儿责任行为的发生发展,二是在执行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哥哥姐姐的角色身份有充分认识,体会当哥哥姐姐的满足感,变“让我当哥哥姐姐”到“我能当好哥哥姐姐”,助力大班幼儿责任情感的发生发展。
(三)提供支持,生发责任情感
根据任务清单,幼儿拓展思考,做好个人行动计划,在教师和父母的帮助下逐步实现。因个体存在差异,以任务清单为引领,提供多元支持,共同助力幼儿的责任行动。
1.观察表现,按需支持
整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区域、生活、游戏时间,打破时间、班级壁垒,提供个别化支持。
孩子们第一次进行跨班级,跨年龄段的交友任务,为拓展大班幼儿找朋友的经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与朋友相处,以“怎么找新朋友?”“找到新朋友后可以做什么?”为问题,教师组织谈话。
幼儿有着丰富的交友经验,只要为他们创设一些交往的机会,他们便能将这些方法进行实践。为帮助幼儿达成目的,教师与结对班级教师做好协商,打破班级之间的壁垒,搭建混班游戏、才艺展示等平台,以混班游戏、餐后互动、结伴互助等形式鼓励大班幼儿以具体行动表达对弟弟妹妹关爱与照顾。这个过程能促进对自我行为的规范及优化。
2.适时鼓励,正面强化
能努力做好一件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合理利用相处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幼儿尝试解决。
找好新朋友已经有一周的时间了,经过观察与了解,在与弟弟妹妹的相处中,跨越年龄段的混龄朋友出现了实际的相处矛盾。面对问题,教师适时组织交流和谈话。
相处需要磨合,认可幼儿在与弟弟妹妹相处过程中的努力,面对相处中的困难和不足,运用共情的方法帮助获得被理解的感受。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你希望怎么办?”“可能有什么办法……”“我可以给你什么样的帮助?”为引领,帮助大班幼儿思考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再次,寻求适宜的时机,利用同伴示范的方法帮助拓宽解决问题的办法,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助,有助于相互之间看问题的促进及方法的习得。
(四)目标一致,家园携手促发展
有研究表明,民主且一致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的责任心培养,放任不管、过分专制、过分溺爱都不利于幼儿责任心的养成。作为教育合作共同体,目标一致,以良好的成人示范潜移默化的促进幼儿的责任心发展对幼儿园教育起着积极的支持作用,且家长的教育支持能帮助促进活动的质量和多元。
在家园合作共促大班幼儿责任心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同步将需要家长配合的适宜告知幼儿,让幼儿督促家长共同完成,形成双向责任关系。
四、我们的收获
(一)孩子的收获
1.责任心的提升
以任务为导向,切实履行哥哥姐姐职责的过程中对自己、对他人、对任务的责任心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父母的小太阳到小班幼儿的哥哥姐姐角色,由被照顾者成为照顾他人者,内心可能经历过很多复杂的情绪,在实际的相互中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但不论在哪个阶段,大班幼儿都在为完成任务而努力的表现自己、挑战自己。找到一个朋友,打出一个电话,解决一个困难……这个过程帮助幼儿将责任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接受任务、想办法解决困难,完成任务的大班幼儿收获了友谊与自信。
在这样的活动中,大班幼儿以任务为引领,在扮演哥哥姐姐的角色中体会到了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认真负责的表现,在观察到责任事件时,能主动承担。通过此次主题活动,还发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变得有初步的责任心,例如照顾植物角,在各种小组合作类活动中的表现也开始有了小小的担当。
2.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与小班弟弟妹妹交往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是必备的。孩子们要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找到好朋友,并进行照顾完成各种各样的小任务,就离不开用适合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孩子们的词汇量得到了积累,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能大胆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而且说话的调理性逻辑性也越来越清晰有条理。
3.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在幼儿园里,班级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走出班级,融进年段相交的活动中,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走进了更大一点的小社会,在各种活动中,怎样与弟弟妹妹交流,怎样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都需要幼儿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寻求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克服情感上的胆怯等,从而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师的收获
1.主题活动架构更加明晰
通过实践,教师更加明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能审视自己的活动设计,是否眼中有幼儿,心中有目标。在针对幼儿的发展现状,建构合适的主题活动时,主题脉络更加具有逻辑性,可操作性,过程更加明晰,策略能跟随幼儿的成长而及时调整。
2.观察与指导更加有效
无论是大带小的哪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对幼儿细致的日常观察,在过程中不断发现幼儿成长瞬间的闪光点和需要及时给予帮助的地方。也必然需要不断的反思,基于幼儿的发展,跟进相应的指导策略,做到行之有效。
(三)家长的收获
1.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这个活动中,家长的参与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活动初期,需要家长提供帮助和陪伴的地方比较多。孩子一起经历体验,一起商议方法,一起为活动做各种准备的过程是家长对幼儿展示的负责任的态度,以榜样示范,润物细无声。参与的过程也是陪伴的过程,促进着亲子关系的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给予了孩子们极大的安全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能给孩子最温暖的心灵感受,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2.家园共育工作的提升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跨越年段的活动开展比班级活动开展的难度系数更大,需要教师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恰当的反复沟通,家园共育的桥梁必须特别坚实,才能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幼儿的共同话题会让家园共育的理念共识自然达成,家园合作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策略越来越有针对性,非常有助于班级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的责任心发展不是一朝一夕,需渗透于日常生活,支持以恒,需家园携手,共同助力。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必定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从小播下的责任心种子,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