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建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 261041
摘要:小学生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的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掌握具体的科学方法,建立一定的科学思想,熏陶学生的科学情操。教师在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科学素养;小学科学;培养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贯彻实施,全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是要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科学实验的意义和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体验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拓展思维。
一、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学习激情
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首先就需要一个科学趣味的学习环境,只有身处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所在。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知识到实践的不断积累,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道路上一直保有热情,才能不断提高科学认识,提高科学素养。
例如:以学习“地球内部有什么”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模型来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学生能够用地球模型来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体会模型制作的乐趣;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体会科学学习的乐趣所在。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先利用地球模型给学生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结构来介绍自己的特性,这样学生身处地球构造的环境中就能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学习的科学性。
二、深入科学实验,体会科学探究
没有深入的调查,科学研究就失去了科学性和严谨性,所以血丝科学知识必须要进行科学实验。学生在做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毫无头绪的情况,对于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也只是浅尝即止,所以要利用科学实验的机会走进科学,在科学实验的探究中深入理解所学的科学概念,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具体、丰富的形象,去除科学的枯燥感。科学的探究是学生走进科学殿堂的必经之路,学生要打好基础,不可忽略每一个细节,才能实现科学、全面的发展。
例如:以学习“做一块卵石”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实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通过简单的实验器材利用风化作用模拟科学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卵石形成的原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同学时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欣赏卵石的美。学生在进行制作卵石的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卵石形成的具体条件和步骤,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才会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能确保最终的科学实验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结果。
科学实验的逻辑性也是很重要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性,学生要学会观察,归纳推理,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
三、加强科学交流,挖掘科学潜能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要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接触和启发来感受我们身边的科学世界,引发内心的科学之火,进行科学的探索,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科学交流的前提是要有信息的汇总,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科学的探索,最后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科学信息展示出来,描述学生眼中的科学世界。除了信息的收集,还要进行实地的考察,对学生所要学习的科学内容深入实地区调查研究,小组之间建立合作联系,制作自己的科学成果。
例如:以学习“火山”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团结协作,掌握火山的形成过程;学生能了解火山的分类方法和火山带给人类的益处和危害;学生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学习交流,体会互联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深入拓展科学思维。火山的形成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学生在学习火山之前对于火山的概念都是停留在对人类危害的层面,缺乏对火山的理性认识,所以学生学习时可以对火山灰、火山坑等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每个小组对自己的调查内容进行综合汇总,最后再向同学进行讲解,建立一个科学的交流机制。
四、实现科学学习多元化,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比较欢乐,充满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进行学习评价的时候要多从学习过程出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获得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整个思维的活跃程度和逻辑性会影响科学素养的形成。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科学精神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以学习“各种各样的矿物”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基本的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学生能够了解能源的形成过程以及开发的方法;学生能够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意识,感受科学技术在推进人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自然的物质是多样化的,学生再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能源物质也是比较多的,要了解部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能够合理的运用人类现阶段所拥有的有限的能源;能源的替代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共建一个绿色、健康的地球家园。这样开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向学生输入科学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融入德育教学,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
总结:
教师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科学知识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很多难以解释的困惑要用科学的手段去求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的丰富科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断去进行科学探究,体会科学的奥秘。国家要发展,人类要进步,科学技术的革新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新生时代的力量,将共同推进全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家君.小学科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19):174.
[2]李林经.漫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J].学周刊,2020,(21):115-116.
[3]许高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科学素养培养探究活动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0,(4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