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刘梅
[导读]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刘梅
        (泾阳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陕西 泾阳 713700)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目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难以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地研究,力求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因而出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从而忽视了阅读教学中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优化和整合。
        2、阅读教学备课针对性不强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期备课缺乏针对性。前期的备课形式不够科学,一般是以教学用书为参考依据写出教案,甚至是照抄现成的教学方案或网上下载的课件,没有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备课,因此教学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3、阅读教学策略有效性不强
        受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或过分地追求所谓的高效课堂模式,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阅读教学实效性不强,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偏离。
        4、“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不充分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语文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问答式教学方式,画地为牢,牵引的痕迹明显,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下。


        二、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优化阅读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单元和课堂阅读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深入研究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内容的结合点,准确把握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阅读教学的目标,尤其要研究课后习题在目标定位中的导向作用。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认知目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让学生在阅读的体验中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应该根据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规律,合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及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的难易程度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时也要坚持语文老师的主导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阅读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抓好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特点,因此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双基”训练;并且从文章的段落大意、重点段的剖析、主题思想方面进行“精讲”,加强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整体感悟;此外,还要注意讲练结合,比如进行句子的仿写、词语的扩展、段落的练习等,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根据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直观、互动性强的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内容,适当的补充语文信息,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实际表达能力。
        3、开展自学交流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做好精心的准备,设计整理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在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把阅读提纲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学。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在“自学交流”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说法,告诉他们应该自学什么内容,比如教材内容的背景、体裁以及着重要注意的问题等。教师还应该告知学生,自学交流与预习反馈是不同的,预习反馈是从教学目标上泛读,自学交流则是将课本内容的了解更加具体化和细致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以和周围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多走动,了解学生最疑惑的问题。通过自学交流,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地了解,课堂学习更轻松,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也可以划定学习小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小组中巡回指导,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进而才能达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正确地、客观地看待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一套普遍适用的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