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 林珍宇
[导读] 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积极应用,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林珍宇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东勇村小学     546402
        
        
        摘要: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积极应用,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个教育工作者在执行各项教学任务的时候应该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师,一定深刻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崭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崭新的教学环境中领悟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其中,学困生的转化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中逐步建立起自信心,班级内部的整体学习风气都能够在此基础上得到全方面的完善。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有效途径
        
        引言:在每个阶段,有一部分学生会不能很好地跟上整体的学习进度,这一部分学生就被叫作“学困生”。他们的学习能力不能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发展与完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资源都达不到城市中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要分析本班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以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为参考,运用合适的方法完善其语文学习,让学困生能够掌握语文的学习技巧,使学困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完善,以便让农村的语文教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1.缺乏求知欲,学习兴趣不浓。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论断不仅可视为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小学阶段的学困生群体中,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寥寥无几。他们对语文求知上的兴趣明显不足,这就容易导致教师精彩纷呈的讲解、精心准备的练习、精益实施的流程被他们全部地拒之于外。培养一种兴趣不可一蹴而就,同样丧失一个兴趣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就整体分布而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比例呈“倒金字塔”型,这从侧面说明求知欲的欠缺是一个渐次消失的过程。
2.意志力薄弱,缺少改变勇气。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上而言,导致小学学困生的问题,绝不是智商层面的问题,而是情商上的不足和欠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意志力不足,部分被同龄人视为学习中的小问题,在他或她的眼中却成为了难以逾越的大山。而后,便进入到一个恶性的循环当中,掌握不了当前的知识,就会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就会导致灰心丧气。部分小学学困生困于自身的认知,给自己贴上了“笨学生”的标签,并很少能有自发的勇气去改变这一现状。


        
        二、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1.激励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手段。 激励好比汽车长途运行中的加油站,途中必须不断加油,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取得的成绩不那么明显,更需要鼓励、喝彩、加油,激发其兴奋点,保持积极向上状态。为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寻找或设置激励载体,然后抓住契机,鼓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进步的希望,增强自信心。尽管是学困生,但每一个人都各有各自的长处,如有的或许体育方面的优势突出,有的可能助人为乐等,教师都可以在其某方面的优势为突破口勉励他们带动其他方面共同进步。有的学生学习,急切想提高学习成绩,也确实付出了努力但仍无多大明显的进步,这样很可能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而感到灰心丧气。这时,就非常需要教师、同学为其鼓励、加油。有的学困生在弃旧图新的进步途中会遭人嘲笑、打击,这就更需要教师及时鼓励他们勇往直前。
2. 查缺补漏,有的放矢 。“学困生”一般知识漏洞较多,接受能力较差。讲授新课前,专门为他们精心设计一些“准备题”,让他们先口头回答自己的思考步骤、解答方法,发现错误及时点拨。每教完一个章节,专门安排一两节讲评课,把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问题及时汇集起来,师生共同探讨这些题目错在哪里,怎样做才算正确,使他们在找错、改错中加深印象,受到启迪。
3. 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孩子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在个性与共性结合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的产生。小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有着简单的行为爱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就像一页页空白的纸张,他们都拥有者无限的可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喜好,结合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单独教导,就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们的爱好是十分广泛的,有些孩子好静,有些好动,有些喜欢钻研难点,有些喜欢玩转新奇的内容。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对孩子们进行小组分类,在小组内设置一定的学习兴趣小组,结合课程设计,让小组对课程进行探究和学习,然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在总结中,让学生们了解到不一样的视角。作为教师,对课程的整体再进行综合的总结和说明,这样就会在教学中实现对教和学的过程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学生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4.评价方式多样化,增加学习学困生自信心。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单一。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困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经常遭受打击。学困生不仅仅是在语文学习中存在问题,许多教师因为学生整体成绩不好就对学生存在偏见,不去发现这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是否具有优点,甚至可能对学生说出一些讽刺性的话语。在这种学习评价环境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逐渐走低,语文学习成绩提高困难,难以完成语文学困生向学优生转变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改变评价角度单一性,运用多种角度对学困生进行考察,改变评价方式单一性的不足。转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为学困生提供语文学习的动力源泉。

综上所述,在探索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方式方法,做到行之有效。首先,教师需要从优势视角出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力和改变的潜力,平等的看待,不要区别对待。其次教师遵循全人的原则,将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各有不同,要理解他们的差异,允许学习能力稍有不足的同学的存在。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有区别的布置作业,让优生更优,其他的学生能够齐头并进,只要你朝着自己最初的那份坚持和梦想前进,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忠杰.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教学与研究.2020(06)
2.何正彦.浅谈微课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教育.2019(360)
3.黄彩英.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