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音乐缓解新生在幼儿园的入园焦虑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丁怩丹
[导读] 3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前普遍存在分焦虑现象,常常被形容为“二次断奶”
        丁怩丹
        贵阳市六一幼儿园  贵州贵阳市 550002
        摘要:3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前普遍存在分焦虑现象,常常被形容为“二次断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儿突然与熟悉的人和环境分离,进入陌生环境而产生了一种焦虑感。目前,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来缓解幼儿的入学焦虑,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与心理治疗相似,可是说得上是一门刚刚兴起的学科,它横跨教育、心理学、医学、音乐学等多个领域【5】,为教师们提供了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帮助幼儿能够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本文将以音乐治疗为出发点,探索新生在入园时如何通过有效的音乐干预来缓解分离焦虑。
        关键词:音乐治疗;幼儿;分离焦虑;音乐干预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
        新生在刚入园时,普遍存在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出现一些不同于往日的行为表现。比如,大部分幼儿最初几次被送进幼儿园时,都会大哭一场,拉着家长的手不愿松开,或是不愿脱离家长的怀抱以告诉他们不想入学。父母经过长时间的安抚都无法使孩子平静下来,最后不得已强行把孩子放下,表现出决然的样子。孩子看到家长匆匆离去的身影,眼泪更是止不住,他们可能会嚎啕大哭、不食不语、大小便失调,有些孩子甚至存在激烈的行为。这些表现统统表明,孩子存在分离焦虑的情况。
        二、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分析
        幼儿存在分离焦虑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内部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有调查显示,幼儿在入园时所表现的不稳定的情绪反应与幼儿本身的年龄关系不大,即3岁以上的幼儿在入园时也会存在分离焦虑现象。而调查显示幼儿在入园时能够与外界环境能够建立起稳定的心理铺垫与自身的自理能力有密切关系,这说明了幼儿在家庭中的适应情况和被教育情况对于入园焦虑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幼儿先天的性格也是入园时情绪反应的影响因素之一,大部分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存在恐惧和焦虑感,然而,也有例外,先天遗传因素能够决定幼儿的性格特征,乐观开朗活泼的幼儿他们善于与其他孩子打交道,相比于内敛沉默的孩子会更快融入新环境。
        三、幼儿入园的音乐干预方式
        (一)通过音乐游戏进行音乐干预
        音乐游戏是最容易吸引幼儿的音乐干预方式,它能够给幼儿带来美好的情绪体验。幼师可以用不同的道具结合音乐创造一个欢乐的环境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其道具可以有皮球、玩具和纸杯等,例如幼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拍皮球比赛,幼儿欢快的音乐下,依次进行拍皮球比赛,在比赛中,幼儿的注意力会转移到同学们谁拍的次数多的问题上来。幼儿焦虑的心情也能够放松下来,融入到与同学们的欢乐比赛中;对于焦虑的幼儿来说,当他们看到同班的其他小朋友在开心的玩耍时,也会受到触动,不自觉地融入其中。因此,音乐游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选择耳熟能详、且幼儿较为熟悉的音乐,还要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游戏,最好是能够充分调动起每个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都能够参与其中。
        (二)通过打击乐器进行音乐干预
        幼儿园里的乐器根据其材质不同分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木制性乐器,一种是金属乐器,一种是皮革乐器:木制乐器包括木质类的双响筒、响板、节奏棒;金属类的有三角铁、碰铃;散响类的串铃、沙锤;皮革类的手鼓、铃鼓。在音乐干预中,打击乐器的使用也有不同的方式,比如打击乐器可与儿歌演唱结合到一起,也可以单独使用。这些乐器大多是针对没有音乐基底的幼儿来说,而对于有音乐基础的幼儿,他们或许已经接触过有音高的乐器,对于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对此,幼师可以鼓励他们主动走到幼儿前面来,为其他小朋友讲解音乐知识,传递音乐的美妙。
        (三)通过歌曲舞蹈进行音乐干预
        歌曲舞蹈是一种有效的音乐干预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存在性别差异。对于有些小男生来说,他们更热衷于运动或者其他的活动,而对于歌曲舞蹈的兴趣不大,但这并不能降低歌曲舞蹈在音乐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欢快的热闹的歌曲舞蹈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活跃起来。幼儿在听到轻松活力的歌曲时,如果有老师在前指挥,并为幼儿做示范,共同施展肢体活动,不仅能够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益,还能增加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在活动中,要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儿歌,所选儿歌要歌词内容鲜明,音乐节奏感强,速度适中。例如《小手小脚操》、《五官歌》、《小猫咪伸伸腰》等。教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做伸手、跺脚、拍手、扭腰等身体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中。
        四、进行有效幼儿入园音乐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针对幼儿的能力来选择音乐游戏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他们年龄尚小,对于一些技能型、知识型的音乐游戏无法完全掌握,因此,在音乐治疗中需要注意针对幼儿的能力来选择音乐游戏。如对于一些言语的音乐游戏,要考虑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不应该选择像成语接龙、猜谜这样的游戏; 此外,针对运动强度比较大的游戏也需要谨慎选择,防止幼儿在运动中受伤,出现突发情况。对于教师而言,音乐游戏的重点应该在于能够使焦虑幼儿转移注意力,融入到班级,所以游戏的选择应该侧重于游戏给幼儿带来的情绪体验,只要幼儿能够感觉到欢乐,不再哭闹,就是最适合的游戏。
        (二)选择更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乐器
        针对具有分离焦虑现象明显的幼儿,或许幼师的劝解和关心不足以打动他们。他们会沉浸于悲伤的情绪中无法出来,这时,音乐干预的作用就会体现出来。幼儿或许可以不言不语,但他们却无法抵挡得住外界的诱惑。一旦有新奇的事物出来吸引幼儿的眼球,他们就会转移注意力,从原有的环境中抽离出来,因此,幼师应该选择更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乐器来刺激幼儿,如不常见的一些皮革乐器,它们敲打出来的声音很奇特,幼儿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信号,他们就会对此好奇,当他们关注起乐器时,幼师可以等待幼儿的反应,看他们时继续哭闹还是寻找声音来源,当他们表现出自己的好奇时,教师就成功了一大半。幼师可以上前去讲解,并带领幼儿到不哭闹的群体中。
        (三)不同的幼儿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去干预
        音乐治疗应考虑每个孩子的身体情况,如有一些儿童对灰尘、尘螨过敏,幼儿一旦运动,就会吸入大量粉尘,随之咳嗽不止。对于这样的幼儿,运动类型的音乐游戏都不应该采取。但这并不代表音乐干预就此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幼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提供安静的音乐环境来辅助治疗,例如有些男孩子不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可以给他们拼图、车模等玩具,并配以悠扬的音乐,让他们在玩的同时不感到烦闷。这种个性化音乐治疗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幼师对于幼儿的自身情况有一个了解,这也提示了幼师的自身工作重点。
        五、结论
        新生在入园时存在着分离焦虑现象,他们会哭闹以恳求父母不要离开、会不言不语以逃避环境带来的冲击、还会对周围的任何事物表现出攻击性;这是由于他们脱离了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里,没有安全感所导致的一种焦虑感。分离焦虑的存在原因尚且不明,他与幼儿的年龄关系不大,主要是与自身的自理能力和先天性格有关,也与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主要通过音乐游戏、打击乐器、歌曲舞蹈来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效的音乐干预需要幼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针对幼儿的能力选择音乐游戏,二是选择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乐器,三是针对幼儿的自身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方式。只有如此,音乐治疗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去缓解新生在幼儿园入园时的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钟东红,黄慧.利用音乐缓解幼儿入园焦虑[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7,(7):44. .
        [2]张杨.浅析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音乐干预[J].北方音乐,2017,37(23):256.
        [3]李岩.新入园儿童分离焦虑的音乐治疗干预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9.
        [4]叶珍.巧借音乐游戏缓解小班新生入园焦虑[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