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作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俞珊
[导读] 传统民间游戏是指在各地流传的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生活气息、民风民俗的室内或室外游戏,是我国社会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俞珊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中心幼儿园311258
        摘要:传统民间游戏是指在各地流传的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生活气息、民风民俗的室内或室外游戏,是我国社会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属于国家的传统文化,其中有一些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许多孩子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记忆里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印记。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孩子一放学就和邻居小伙伴们在空地上玩丢沙包、跳房子、捡棋子、踢毽子等游戏。传统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区域文化特点,玩法简单,趣味性强,取材因地制宜,不受地点、环境限制,有益身心健康,是幼儿的兴趣来源之一,也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好方法。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学习品质
        实际上,幼儿园中渗入民间游戏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整合学前教育与游戏活动,利用民间游戏发挥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且游戏与教育不可作为对立形式,应作为教育辅助存在。幼儿园想要进行民间游戏活动,首先需要考虑民间游戏与其他教育的融合与衔接问题,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教学课堂中充分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以提升幼儿实践能力与智力发展。其次,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注重幼儿体验过程,还应注重娱乐过程中是否能促进幼儿发展自身情感、认知与技能,学前教育与幼儿活动在整合过程中不只是相互促进,还应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整合学前教育与游戏活动过程中利用游戏化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优势在于趣味性,幼儿可在民间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充足的乐趣,且这种活动与课堂教学不同,相对自由,只需要遵守游戏规则即可,可最大限度地放松幼儿心理压力,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同时,部分民间游戏活动存在竞争性特征,幼儿可在面对输赢时产生心理波动,一旦获得胜利可强化幼儿的自信心,面对失败时可形成挫折感,帮助幼儿勇于面对挫折、解决困难,强化幼儿心理承受力。
        一、民间游戏简单、易学并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期的孩子天真、活泼、好动,同时也是身体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他们喜欢各种游戏活动。如丢沙包、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等民间游戏,是全身运动的、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孩子在玩耍中,既满足了孩童的天性,又在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有一些民间游戏还自带儿歌,如:“荷花荷花几月开”“城门城门几丈高”等。幼儿一边游戏一边念儿歌,游戏气氛就更加活跃了。轻松自由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大班的豆豆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腼腆,不爱说话,自从班级开展民间游戏后,和大家一起玩过几次,在一次“击鼓传花”游戏中,当花环传到她手上时,在大家的注视与鼓励下,她也能学着同伴的样子站在中间表演节目了,虽然声音不大,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进步,自信心也一天天在增强,也更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和同伴在一起交往了。在科学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很多人看来,民间游戏资源略显过时和老套,不符合现代社会幼儿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在电子游戏时代,无论是教学工作者,还是广大家长,都觉得幼儿对于电子游戏的认知兴趣更高。事实上,民间游戏是电子游戏难以取代的存在,并有电子游戏难以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民间游戏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受时空影响相对比较小,在幼儿园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能给予广大幼儿亲密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空间,可以提升和优化幼儿的认知。另一方面,民间游戏在开展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家长的参与,这对于维护和优化亲子关系也是非常关键的。
        
        二、民间游戏具有竞争性,有利于增强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
        在幼儿园活动中,科学运用民间游戏,教师应该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民间游戏资源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优良的物理环境条件,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灵活地进行游戏物理空间和游戏时间调整。如在民间游戏资源的运用过程中,教师着重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积极动手实践,发挥聪明才智以及团队配合能力,共同搭建游戏空间或者装饰游戏场所。同时,在民间游戏资源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些时间向广大幼儿讲解游戏的内涵和价值,可适当融入一些关于游戏的故事,以便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其次,在民间游戏资源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心理的变化。教师要关心、关注每一个幼儿,给予幼儿平等的视角。比如在丢手绢游戏中,有的幼儿可能反应相对较慢,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游戏速度,以便让这部分幼儿也能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同时,教师更要引导幼儿从民间游戏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方法,积极与其他幼儿共享。最后,在民间游戏资源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以安全为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量幼儿的特点和能力,要充分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

比如在“切西瓜”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不能运用菜刀,而应该运用木刀,以便降低风险,保证安全。
        民间游戏活动对于能力发展程度不同的幼儿都有挑战性,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例如“跳椅子”游戏,我们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的“矮椅子”作为器材,利用椅子练习平衡、跳跃等动作。孩子们能从一个椅子高度、两个椅子的高度跳下,但当搭至三个椅子的高度时,尽管有老师在旁边保护,甚至轻轻地牵着孩子的小手确保安全,有的孩子依然表现出害怕,特别是几个身材瘦小的女孩,站在高处听着教师和同伴的鼓励、加油,闭上眼睛才敢跳下来。经过2—3次的反复游戏后,她们才逐渐适应并掌握方法,逐步松开了老师的手。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教师看到他们在努力克服困难、挑战自己,最终获得成功,这一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乐趣,也增强了幼儿的意志。
        在玩民间游戏“滚铁环”时,孩子们在操场上不厌其烦地把铁环从这头推到那头,但是经常有小朋友掌握不好平衡,路上稍微有点不平,铁环就直接倒地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扶起来继续挑战,玩得满头大汗,还经常比赛谁推得远。还有传统游戏“木头人”,一名小朋友背对大家以最快的速度说出“123木头人”,背后的小伙伴在这句话说完之前迅速移动位置,他们最后摆出的姿势东倒西歪、张牙舞爪,大家一起感受集体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温暖。
        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在成功中树立信心,获得快乐,在失败中抵御挫折,经受锻炼,是我们在学前教育中最应重视的环节。传统民间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树立其抗挫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民间游戏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玩具如果只是让儿童看或只是按固定的模式让儿童模仿,那就是死的。这类玩具表面上变化多端,实际上是死的玩具。”由此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好的玩具应该便于幼儿操作、组合和重新设计,进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有的民间游戏,几个小朋友只需利用到手、脚或身体某些部位就可以进行,例如“木头人”,有的游戏则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才能完成。这些材料一般直接取材于自然环境,比如石子、树叶、贝壳甚至是废旧物品,这些都能给幼儿带来无限的灵感和快乐。削树枝做弹弓、折纸做手枪等,这些通过双手制作的玩具,凝聚着孩子们天真的童心、智慧和力量。因为幼儿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过家家”游戏中,女孩子喜欢扮演做饭“妈妈”的角色,用橡皮泥做小碗、板凳,用小木棒做刀叉棍棒,路边拔一把草,两块石头把草砸烂就算饭烧好了。“翻绳子”游戏中,一名幼儿将绳绷在两手之间变出挑战的图案,另一名幼儿要用手指顺利地变出另外的花纹图案,并把绳子移动到自己的手上请同伴来挑战。除了我们开始玩的传统图形——面条、蹦蹦床等之外,他们还可以通过想象变化出更多的图案来,启发了他们的设计思维。再例如“手影”游戏,用光照在双手上把两只手交叉变来变去,变成各种动物。这些传统游戏锻炼了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对他们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
        通过实践可以证明,民间传统游戏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要,对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尤其是学习品质的培育更有着独特的价值——既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也能增加合作意识,相互扶助的习惯,有利于幼儿形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要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尽管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但幼儿的培养和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小打好基础,其中学习品质的培育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园本课程体系中要努力创设条件,通过传统民间游戏具有的激励性、趣味性,用朴实的语言,引导和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挑战困难的勇气。
        参考文献
        [1]巫莉.民间游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作用[J].山西教育(幼教),2020(12):12-14.
        [2]秦元东.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阶段与转化:儿童角色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2(04).
        [3]孙晓林,张双双.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及教育价值[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