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珊珊
乐清市南塘镇小学 浙江温州 32560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还没有充分认识,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小学语文看似简单,但是要想学好学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组合作可以把学生们汇聚到一起,让学生的互动性加强。由于小组的合作慢慢改变学习态度,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集思广益,发挥小学生的特长,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更加从容,能够面对语文阅读时不被困难吓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探讨
小学生还没有自我学习的意识,也没有把学习看的特别重,所以学习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大,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这种态度让很多语文教师感到不满,但是又无计可施,小学生的整体语文阅读水平直线下降,教师却手足无措,无论采取各种教学方式,都无法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主动和积极起来。教师可以考虑利用合作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互相帮助学习,慢慢进步。
一、传统教学缺陷
(一)主动性不高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只有学生接受了输入,才能进行输出,阅读就是输入的手段,教师要激发学生阅兴趣,引导学生去主动阅读,而不是盯着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求学生的眼睛始终盯着课本,这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反而会让学生由于压力过大开始一心二用,看似眼睛盯着课本,其实根本没用心在读和理解,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因为自己感兴趣去阅读,而非教师的任务。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跟读,小学生学习和阅读的课文篇幅短,尤其是古诗词,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读一句,让学生跟着读一句,亦步亦趋跟着教师走,没有任何自主性可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阅读麻木,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二)思考意识不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多年以来,传统课堂一直不曾改变。学生——教师——讲台是固定模式,教师是中心,两边连着学生和讲台。这种模式,虽然也能让学生学到不少知识,但是,这种模式,会让学生处于被动,让他们学不会思考,只是囫囵吞枣,没有消化和吸收的空间,把所有知识堆积起来,乱成一团,使知识变得非常杂乱,没有自己的思路。
(三)课堂不够活跃
作为小学生,喜欢动,喜欢新事物。课堂中,他们听课不集中,喜欢搞小动作,东张西望,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单纯运用传统法,学生的主动性就发挥不出来,就会使效率下降。因此,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中来,让课堂具有时代感,图文并用,让小学生有新鲜感,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新颖的方式之下,学会思考,积极拓展,打开思路,调动全身每个器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二、小组合作策略
(一)利用情节,实现合作
利用情节,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有想象的能力,语文课本就是学生想象展开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课本中有趣的情节来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很容易被课本中丰富的情节描写所吸引,尤其是对细节描写细腻的情节,学生更容易有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想象,也可以当做课后作业去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深入。
比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时,作者描写了天地从混沌一片到最后由于盘古的贡献变成了如今蓝天白云的模样,其中关于盘古倒地之后他身体的各个器官以及气息声音等的描写都非常细腻,而且仔细一想确又如此,作者的描写都让人信服,教师可以把这段拿出来,让学生改写这一段:如果你是作者,你觉得盘古倒下之后还为尚未完整的天地作出了什么贡献?盘古呼出的气息不仅能变成四季的风和飘散的云,还能变成世间所有的虫鸣鸟叫,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改写,开动脑筋,然后进行评选和比赛,看看谁写的最符合逻辑的同时最有创意;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续写这一故事,文章最后的结尾只交代了盘古是伟大的神,学生可以接着来续写,比如后来天地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增添了哪些色彩?等等,都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要扩写、续写或者改写故事情节,首先要自己对故事非常了解,保证自己学习通透,这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教师利用情节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是在语文课堂中最直观和简单的方式,而且可操作性强,几乎每节课都可以采取这一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想象中来,为学生打开想象之门,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愿意跟着教师一起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
(二)线上交流,提升合作
很多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家长无法很好的辅导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遇到问题只能上网查,但网上给出的答案并没有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跟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无法做到呼应,即使家长能给学生辅导,家长的思维跟教师的是否一样,学生学习的内容家长是否完全了解这也是很大的阻碍,这就会导致学生的问题越积累越多,慢慢的学生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动力,即使以后知道了答案,也没法和当时自己进行思考之后的状态相比。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之后师生交流更加便捷,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比如9点到9:30,学生作业都做完的情况下,汇总大家的问题,让学生在这一时间段集中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在线上进行提问,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有的学生说“为什么很多古代的电视剧里都说天是方的”“因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都是四四方方的庭院,一抬头看到的天就是建筑物框出来的形状。青蛙之所以说天是圆的,就是因为它生活在深井里”。最后教师对中心思想进行总结:我们看事物要看全面,不能主观臆断来否定别人对事物的判断。学生甚至还会明白不一样的道理:当我们和别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时,就不要去嘲笑别人对事物片面的看法,而是应该把他们从自己狭小的天地中带出来,用事实说话。这样情境创设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有乐趣,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小组中学会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开拓学生思维,使他们思考更加积极,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明静,赵志强.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过程[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9, 000(010):129-129.
[2]潘海娟,王丽娜.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读与写:上,下旬, 2018(18):45-46.
[3]陈二银,郭卓轩.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合理应用策略[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04):1-1.
作者简介:章珊珊(1992-05),女,汉族,籍贯:浙江省温州乐清市,当前职务:语文教师,当前职称: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