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课堂导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邝小燕
[导读] 数学是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因此数学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邝小燕
        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海滨小学  广东汕尾  516600
        摘要:数学是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因此数学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数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都会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意境。对课堂导入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能快速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并且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在整节课教学中课堂教学导入情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很多地方,比如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应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等,关注这些要点,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情景;设计
    之所以说小学数学比较重要,数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对于学生的启蒙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在这一阶段,要让学生夯实基础,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可靠支持。数学的学习相比于其他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却对教师要求较高,之所以很多小学生成绩低下,就是因为数学原本就很难,再加上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需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需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发现只有孩子兴趣浓厚,对学习积极主动,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效果的保障。教学课堂的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导入阶段,教师需提升导入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下面就在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下,对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进行介绍。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与来源,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联系,让学生能看到生活中的数学,也能体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的创设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让教学课堂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因此在设置问题情境时,需要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创设,让问题情境与生活更加贴合与紧密,确保对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投入到教学实践中,主动思考与探索,对学生的思考、观察等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生活情境创设如下: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时长方体的,哪些又是正方体的?生:……师:谁能跟我们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自由发言,师总结。 生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6 个面。 生 2:有 8 个顶点。 生 3:有 12 条棱…… 师:听说百果森林有正方体的西瓜,你知道是怎么种的吗?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 (播放导入) 师:原来是把刚结果的西瓜放置在正方体的容器中长成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方体展开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吗?动手剪一剪,动手画一画。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然后指定学生汇报,其他小组总结。
二、创设游戏情境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实践期间,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会产生无穷的力量,能够给学生注入动力源泉。我们注意到儿童在游戏时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们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游戏与活动中,感受趣味,感受活动的魅力,在游戏中提升自我。所以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用游戏代替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期间,要对小学生的心智进行分析,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不能太难,需要有一个递进的过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需要对学生的喜好教学了解,针对学生的喜好,分析文本知识,然后设置可行的、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与游戏。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需要设置好教学环节,要在教学中合理融入趣味游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序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还需与学生进行互动,增近师生情谊,减少学生产生的抵触情绪,自发的热爱数学,从根源上来提高数学成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主动投入,主动学习,确保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奔跑吧,兄弟》这档节目有很多学生都喜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喜好,以节目中的比赛形式设置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协作来完成对应的任务,不同的是,明星们完成的任务被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题目所取代,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红队、一组蓝队,红蓝队分别贴上相应颜色的名牌,写上自己的名字,在教学过程中,互相竞争答题,答正确者获胜,获胜方可以将失败方的名牌撕掉,而被撕掉名牌的同学出局。学生们在参与期间,都想体验撕掉对方名牌的快感,所以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开始主动思考与探索,并踊跃的答题,这样一场游戏下来,学生的参与积极较高,且能有效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三、创设故事情境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中其实还有很多估值挖掘的故事,很多其实都是学生没有听说过的,而且很多故事的趣味性较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数学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故事情境创设如下:
         师:同学们了解中国的戏曲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了解一下戏曲中的角色。播放导入:戏曲的发展渊源留长。戏曲中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分别出示四个行当的脸谱,每个行当出三四个)各个行当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不同角色在舞台上百花争妍,五彩缤纷,给观众呈现一堂艺术盛宴。
师:四大行当在戏曲中分别有不同的角色,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也有不同的“角色”。分数在应用题中充当很多角色呢。有时候表示与单位“1”相对应的分率,但有时候又代表着具体的量。同学们,你能准确的区分它们吗?生:能!师:那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问题能有效引发思维与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一定要主动积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够更加活跃,也能对问题有所思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倍数的特征》时,问题情境创设如下:
         新学期开始,数字王国要在体育馆举办一次迎接新学期的舞蹈晚会,可是由于要来参加的人太多了,而体育馆中设备有限,只能让一部分人进来观看,于是模仿下发通知,凡是能被2或3或5整除的数都可以领取门票,其他的数谢绝入内观看,到了舞蹈晚会那天,只见体育馆门口有两名侍卫把守,门口来了好多数(72、8、1088、1088、53616、357886),可是两名侍卫却犯难了,怎么样才能快速的判断他们是否能进去呢?直接计算太麻烦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再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问题情境创设如下:
         师:老师最近遇到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帮老师吗?我有两个朋友在不同的超市上班,朋友甲每上两天班休一天,朋友乙每上三天班休一天。老师想约这两位朋友一起吃饭看电影,老师应该约哪一天呢?老师知道5月1日他们都是第一天去上班。师:你们可以帮帮老师算算吗?生:可以在日历上算一算。师:这个同学说的非常好,那同学们先帮他们算一算。看分别是哪一天?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 月 12 号,5 月 24 号。 师:也就是说经过 12 天、24 天。你发现什么了? 生:经过的天数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4 的倍数。 师:经过的天数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4 的倍数叫做 3 和 4 的公倍数。两 个数的公倍数有多少个?有没有最大的?有没有最小的呢? 生:无数个。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与倍数对应的是因数,如果一个数同时是几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同学们想一想公因数有没有最大的和最小的呢?生:有最大的公因数,也有最小的公因数。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五、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看的再多不如亲自去实践与探索,只有亲自探索过也就能理解知识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价值。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真正感受了“做数学”的体验,数学的学习也不再单调枯燥,更加具有趣味性。数学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形象思维是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需要在学习期间对学习中的主要问题与矛盾进行解决,并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动手实践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数学的教与学都应“以做”为中心,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理性与感性知识,激发对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其探究欲。
         再如:在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操作情境创设如下:
         据说宋太宗继位的时候,命人用玉中极品--羊脂玉将玉玺加高了2厘米,使玉玺从原来的长方体正好变成了正方体。虽然造成了玉玺,但是原来盛的盒子不符合要求,因此要重新制作盒子。如果没有盒子,皇帝大怒,工匠的脑袋就保不住了,但是这也急坏了工匠们。
         这时,宰相吕端来视察,发现大家如此着急,便了解了具体情况。工匠也对具体事情经过告诉了宰相,说:我只记得将玉玺加高了2厘米,正好将长方体变成了正方体。对了,我后来仔细量了下多出来的表面积好像是72平方厘米。
         吕宰相一边仔细听着,一边在桌上画出一个图(图1),左右踱起步来。不一会,面带微笑对大家说:“大家放心,我已经知道你们改造以后的玉玺的尺寸了。”大家听了吕宰相的讲解后恍然大悟,连夜按照尺寸赶制了盛玉玺的盒子。

图1

         
师:同学们知道吕宰相是怎么知道玉玺盒子尺寸的吗?(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激发学生学习情况,开拓思维,强化情感沟通,导入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的导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挖掘学生潜力,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具体情况,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与方法,让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廖连秋;王小宁;孙小霞;罗小红;;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的策略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C];2017年
[2]王红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二卷)[C];2016年
[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中心小学教师 邢介进;巧用导入,让每节课都“闪亮登场”[N];语言文字报;2019年
[4]康水清;王满清;陈匆;;提高数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策略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2018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