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打开幼儿教育之窗 ——浅谈绘本在幼儿期语言教育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杨晓帆
[导读] 绘本作为学前儿童“能读懂的书”图案丰富、文字较少,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广泛使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
        杨晓帆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6

        摘要:绘本作为学前儿童“能读懂的书”图案丰富、文字较少,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广泛使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绘本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在幼儿语言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刚入园的孩子而言,让他们敢说、愿说、会说,无疑是语言教育的重点。绘本阅读的理念也正体现了《纲要》精神,注重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与成年人的共同阅读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绘本;阅读;语言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2~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6岁之前,孩子的可塑性是最高的,给予适当的绘本熏陶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儿童文学作家所说的:“优秀的儿童文学是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阅读的”。绘本,是图画的艺术,也是文学的艺术;既是视觉的艺术,更是感觉的艺术。绘本书中图案的线条、文字篇幅较少、但文字却优美,讲述道理和习惯简单易懂。正是孩子的阅读所需,通过老师的讲述,家长的陪伴阅读,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通过绘本阅读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绘本阅读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普遍认同的图画书阅读的最大价值。喜欢阅读、有丰富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幼儿在语言表达的词汇量、流畅性、积极性、以及听的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不喜欢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儿童。主要表现在:
  ?1.理解水平高
幼儿期的孩子,开始对故事产生兴趣并能够理解故事的简单含义了,即幼儿可以理解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融合进故事之中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3到6岁孩子的思维正处于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的时期,他们通过图画,渐渐的学会将文字和物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而自发想象出的一个奇妙的视角。这种经验、理解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在这方面的丰富体验,是幼儿日后把自己的经验和印象置换成“东西”——语言,并运用它形象化地进行表达的能力的基础。?????
??2.丰富词汇量
?词汇是我们日常生活和交流必不可少的东西,幼儿刚处于社会化阶段、语言发展尚不成熟,对于他们来说词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个小班的孩子,你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类对话:“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也许幼儿会回答“我今天非常高兴”,但是,“开心”、“快乐”等词语对于幼儿来说,可能只是一些抽象的东西,小班的他们可能不太容易理,需要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法让幼儿理解这些词。然而绘本却能以形象逼真的图像以及一些简单而生动的词汇向幼儿传达。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结合词语的表达,幼儿初步了解词汇表达的含义。同时借助文字以及夸张而形象的图画,幼儿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绘本中所表达的含义。?
        3.语言表达更流畅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发展的都不够完善,尤其是语言表达的能力。很多幼儿不能够完整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在与人沟通中,也存在部分幼儿不会沟通,甚至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不会回应,长此与往,渐渐的就会对与人沟通产生障碍、逃避的情绪,因自备而不愿与人沟通。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幼儿很直观的会以看到的画面内容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倾听的过程中,有了丰富的体验,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及对事情不同的见解,幼儿就能更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班每月就有“故事大王”活动,许多的孩子认识字,能通篇的将文字读下来,有的孩子不识字,但能够根据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创编故事,讲述相较故事中的语言更丰富,还有些孩子不识字,表达能力也较弱,但也能根据绘本里的文字讲述简单的词语,较短的句子。
二、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幼儿认知发展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绘本作为人生的第一本书,它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诙谐,色彩丰富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将幼儿轻松带入阅读的愉快旅程中。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创设绘本情境,让幼儿进行角色的扮演,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模仿,故事中语言的改编,对话的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其次,也可以通过想象故事的后续发展或制作绘本书,并演绎自己创编的绘本故事等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追随幼儿的思维特点
        从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来看,图画语言可能要早于文字语言,图画比文字符号更加的直观,满足幼儿认知发展所需的形象性思维特点。在幼儿期,幼儿的思维是表象思维,而绘本是以画为主、文字少但画面丰富。通过图画传达故事情节,即使不认字的孩子,通过丰富的图画内容,而领会出绘本蕴含的意义,是阅读变得简单,促使孩子积极的从图画阅读向纯文字阅读更和谐的过渡,也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例如:在绘本故事《我爸爸》之中,每一页只有简单的一行文字,这时引导孩子观察图片自己想象这一页的爸爸拥有着什么样的本领。幼儿在根据故事的情节,观察画面,他们在猜想中得到线索,知道穿着运动服的爸爸参加跑步比赛肯定是个跑步的高手。因此,在简单易懂能够快乐阅读的绘本中,孩子们爱上了阅读,思维也得到了开发和锻炼。
        3.提高想象力
        每个幼儿天生就爱幻想,喜欢想象。与其他的儿童文学书籍相比较,文字较少,图画丰富的绘本给予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是发展幼儿想象力不可缺少的书籍种类。想象力不是天生具备的能力,是需要通过后天直接或见接的方式体验获得的,感受体验的越丰富,那么想象力也随之越丰富,而绘本图书就为了孩子们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
        三、  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1.创设绘本中的“情景再现”
        观察图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把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进行思考。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进行现场演绎,让幼儿参与到绘本故事扮演之中,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幼儿在通过看绘本、听绘本最终到思考绘本、演绎绘本中的故事,亲身体验绘本故事主人公的经历,对故事的感知力会更细致深刻,更好的促进幼儿形成亲社会能力。
  2.构建语言交往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孩子的观察从无意注意为主,因此,老师为孩子创设的环境应该是可以让幼儿直接观察带的,直接能接触到的事物。从而积累经验、丰富词汇。如:在开学第一个主题活动《有趣的标志》中,我们带着孩子寻找幼儿园的标记,猜测标记存在的意义,并让幼儿设想哪里还缺少标记,自行设计标记等。在班级,引导幼儿讨论还需要哪些标记,请孩子们在图书区进行交流制作。在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教师在创设活动区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该关注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不是在老师的“监控”下进行游戏,而是与同伴一起打开心扉、自由交流,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
      总而言之,在幼儿期的教育活动中,绘本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利用好这一资源,将绘本以幽默有趣,生动诙谐的方式带入到幼儿教育之中。用绘本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性交往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爱阅读、勤思考的习惯,促使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养成幼儿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进而在绘本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愉快体验。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杨晓帆(1991-09),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南京市,当前职务:幼儿园教师,当前职称:幼儿园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幼儿环保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