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平
许昌实验幼儿园 河南省许昌市 461000
摘要:幼儿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为强烈的意愿,希望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独立做一些事情。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均应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互结合,带领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洗手、玩具归类、独立上卫生间等简单的事情,培养幼儿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本文首先分析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与重要性,结合具体发展情况采取实效措施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综合能力,满足幼儿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理能力;创新策略
一、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内容
(一)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所谓个性,就是人心理活动的综合,因个性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具有心理特点。相比较而言,小班幼儿处于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关联,需要幼儿具有强大的毅力。幼儿的年龄与认知能力,会直接决定其后期的行为习惯,若出现不正确的行为习惯之后,需要幼儿具备更强的毅力与信心,促进其自理能力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养成较强的抗挫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会幼儿学会克服困难,并发展幼儿坚强、独立的品质。
(二)帮助幼儿学会生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发展充满竞争与挑战,对于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有着较高要求,实现今后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平日的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着重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教会幼儿照顾自己并服务于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例如简单的玩具归类、穿衣、上卫生间等,这些就是幼儿时期能够完成的基本技能。简而言之,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够独立进餐、睡觉、穿衣等,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带领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保证幼儿学会自理。
(三)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认知的发展以及信息的改进,应根据幼儿认知能力与思维特点,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综合能力。抽象性、逻辑性强等均是幼儿的思维特点,因幼儿的自理能力与认知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幼儿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带领幼儿开展食醋泡鸡蛋的游戏,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明白刷牙的作用,若不认真刷牙,不仅会影响面部美观,还会出现蛀牙。当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之后,才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吃饭
进餐方面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较为广泛,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均会关乎到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对幼儿给予更多引导,了解相关进餐知识,掌握正确科学的进餐技能,学会正确使用餐具的方法,并养成饭前洗手、进餐保持安静、不要暴饮暴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饭后尽量不要剧烈运动。水果清洗之后再吃,不喝生水吃饭时不说笑,更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减少对肠胃造成的负担。
(二)着装
教会幼儿正确的穿衣方法,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自己整理衣服,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另外,关注自己的衣着卫生,定期换洗衣服,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掌握最基本的脱衣服、穿衣服、叠衣服等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着装能力与习惯。扣纽扣与拉拉链的过程中,还可锻炼手指的灵活度,加强手眼的协调发展,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并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睡觉
在幼儿心理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睡眠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谓良好的睡眠,就是指应按时入睡,保证睡眠质量,并使用正确的姿势睡觉,杜绝熬夜等不良习惯,真正做到早睡早起。另外,在睡觉的时候,尽量掖好被子,睡醒之后自觉整理床铺,将衣服放置在固定的地方,在细微的小事中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创新策略
(一)利用故事与儿歌
因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相对较为有限,对于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内容具有浓厚兴趣,在欣赏图片与视频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的进步,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播放一些动画视频,借助形象的方式影响幼儿,帮助幼儿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教会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还可通过故事当中的情节,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并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最后,通过儿歌的形式,借助朗朗上口的儿童帮助幼儿记忆,促进幼儿的成长。
(二)培养幼儿观察力
因小班幼儿善于模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幼儿带来身历其境的感受并深入探索,促进幼儿全面成长与发展。例如,培养幼儿的穿衣技能,属于小班幼儿自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带领幼儿实践练习,发展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幼儿的责任心。另外,因幼儿年龄较小,但是经过初步的教育与培训,能够具备初步的自理能力,甚至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吃饭游戏的过程中可挑选能力较强的幼儿分餐具,幼儿完成之后给予更多鼓励,使幼儿在快乐中成长与发展。
(三)促进家校间联合
幼儿在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需要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需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合作。因小班幼儿的记忆力、表达力与思维能力十分有限,需要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积极向家长反馈,家长也可在家里对幼儿进行培训,保证练习的连续性,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可培养幼儿叠被子的能力,借助家园共育的方式,教会幼儿叠东西,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给家长正确的指导,并作出良好的示范,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培养期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幼儿年龄较小,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于他人较为依赖。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解决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幼儿钢琴教学中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对策探析[A]. 温维维.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 2019
[2]. 幼儿钢琴教学中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对策探析[A]. 温维维.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 2019
[3]. 结合岗位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A]. 张颖,苏爱敏.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C]. 2019
作者简介:张保平(1970-05-13),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南阳市,当前职务:教务主任,当前职称:小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