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圈里的那些事——利用变废为宝,养成幼儿环保意识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杨晓帆
[导读]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杨晓帆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6
        【摘要】: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意识到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唤醒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养成节约和创造的习惯。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垃圾”,在这些垃圾中,有些是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开展“变废为宝”无疑是让孩子们形成环保意识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变废为宝;环保意识
        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和教育活动中,若要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师就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因地制宜地为他们创设一个丰富、合理、真实、有效的教育环境,让幼儿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获得较好发展。
一、营造“变废为宝”的环境,萌发“变废为宝”的绿芽
园内环境感受
         我园是一个到处充满绿色植物的园地,放眼望去满眼是绿色,在春天也相继盛开着各色的花,进而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宽松、富有儿童趣味的生活和活动空间。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相应的环保活动,让幼儿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被破坏后的环境,我们的生存条件将会变成什么样的?”以及“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知道良好的环境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从而教育幼儿保持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从而养成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的意识。
工作日,我们会在班级的门口处,投放了一个“瓶罐的家”的收集箱,组织幼儿收集可乐瓶、易拉罐、饼干盒、果冻盒、废报纸、吸管等废弃物品,通过老师们的巧手,将本来无用的“废弃物”制作成各种有趣、新颖、直观的教玩具,并把制作后的作品投放至区域游戏和教学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环保的基本要求。
班级环境制作
园里的老师们还搞了一些适合各年龄段幼儿观看的卡通宣传展板,如:“我还是有用的”、“爱我就是爱自己”、“珍惜水源”、“废旧物品的变身”、“脏东西请捡起”、“亲子环保秀”、“家园环保运动会”等等。在小班里,由于植物都是放在柜子上,而柜子有点高,幼儿不便于浇水。因此,小班的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废旧听装的雪碧罐和奶粉罐,并对其外面涂颜色进行装饰,有的是孩子们印的小手印,有的是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绘画的成果,有的利用各种装饰材料将罐子包裹绘画出新的形象。中班的孩子们动员了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可乐听装的罐子,洗干净后对半剪开,剪成条状然后将罐子上半身折成六瓣花状的样子,看起来就像一朵花,拿到班级后老师将花瓣中心空白地方放满各种豆子或者干果,即用做“后花园”的干果区。大班的老师们,通过集体教学、家长会、家园共育等多种途径帮助幼儿了解废旧物品,从垃圾分类学起,再到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教具,如:孩子们收集快餐盒做小舞台的头饰、用矿泉水瓶做会跳舞的小娃娃、用牙膏盒串联成小火车、用油桶进行彩绘做植物角花盆,通过建立了“瓶罐的家”的回收箱,大班的老师从中选择可利用的物品,对班级的区域、主题墙进行了装饰,将孩子们回收来的物品投入到“创意坊”,给予幼儿辅助材料的支持,让幼儿在区域中自由想象并创造。
二、探索多种活动形式,促生“变废为宝”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与权力,幼儿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也是最有效的学习形式。

相较于家长老师枯燥的强调环保的重要性,不如将每一次的环保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给孩子,因此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我从以下几个形式进行开展:
1.家园合作,共同收集废旧材料
         家园互动,共同收集废旧材料,每到双休日幼儿园的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收集废旧的材料,并将收集到的废旧物品带入园,班级安排值日生幼儿根据做好分类登记工作,老师每周五在周总结上进行收集活动的反馈,及时表扬积极完成的幼儿,并鼓励幼儿做个环保小卫士。班级将收集到的材料共享,每到周一孩子们将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发放到相应特色材料的班级中。
2.制作教玩具,发展幼儿想象及创造思维
    利用班级门口的收集箱,收集各种废旧材料放在班级的区域活动里让幼儿操作、探索,在区域时间中孩子们依据主题活动的要求自己动手,想象并创造出各种教玩具,各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变废为宝”区,收集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投放半成品材料,以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并从创造中体会到成就感。
3.组织活动,给予幼儿废品再利用之体验
         在园里,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加强幼儿对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感知及体验,例如在“亲子环保时装秀”中,大人和孩子们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如废旧纸盒、塑料袋、报纸、吸管、一次性餐具、果皮蔬菜、树叶、等物品为衣服的材料,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时装,传达绿色及环保的理念。利用收集来的废旧物品改造经典人物形象,经过剪切、粘贴、拼接等方法制作处理,成就一场特别的演出。
与园所共建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将各种五颜六色、图案精美精致的礼品盒,通过制作各种的灯笼、卡通小汽车,再大一点的盒子甚至还能做成孩子们喜欢的滑滑梯等,以及还可以利用平时的瓶瓶罐罐、制作成精美的摆饰品、吊饰品以及工艺品,可以激发出孩子们天真童年的好奇心,创造力。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老师,3-6岁的孩子模仿意识特别强烈,老师的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了幼儿的环保行为。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需要做一个环保使者,在孩子们面前做表率,这中间老师需要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引导孩子在绿色消费、循环再生进行督促与教导。
与家庭合作
         对幼儿来说家庭是幼儿出生以来,一直生活的地方,除了同伴、最经常的接触者便家人。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家长需做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在家庭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爱护和保护环境。为了能够使家园环保教育达成一致,幼儿园适时向家长发放保护环境的宣传资料,并结合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在植树节及地球日中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植树种草,大人和孩子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游玩,让幼儿了解并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并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美好。活动后,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清扫废物,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平时工作中家长与老师可以相互交流并分享一些与环保相关的好习惯与方法,促使家园关系更为的和谐与融洽。
与社区合作
         通过平时在社区活动时的观察,环保意识的养成不仅仅只是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它更需要与社区共同配合,才能达到“影响周围一片、塑造绿色生活”的效果。在家园共同配合下,我们将带幼儿进入社区开展以下环保活动,如:“我来做个值日生”让孩子们进入小区,教爷爷奶奶进行垃圾分类;孩子们制作“植物名片”名片上画出植物的外形,写上它的名字及作用,以此来促使大家的爱护;在社区中开展孩子们的“变废为宝”作品展,吸引大人们的关注,知道即使不用的物品,通过改变与创造之后还可以再次利用。通过各类活动,在家庭、幼儿园及社区中营造出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幼儿园影响一个社区的绿色环保氛围。
         从幼儿园到家庭再到社区,希望我们的探索与实践会为幼教人的环保研究工作带来绿色的启示,我们祈祷并期待,从我们的绿色研究开始,将会有无数对世界有着绿色憧憬的人们开始自己的绿色情节,然后播种绿色,在绿色征程感受美好,并结出丰硕的绿色果实,愿所行之处,绿荫芳芳。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教育》教师版
[3]《幼儿园教育指南》
[4]《早期教育阅读》

作者简介:杨晓帆(1991-09),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南京市,当前职务:幼儿园教师,当前职称:幼儿园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幼儿环保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