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江苏省常熟市滨江幼儿园 215500
【摘要】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更加关注以各种适合幼儿的基本活动来做到保教并重,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以期促进每个幼儿各方面的丰富发展。区域活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成为近几年幼儿教育活动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科学的区域活动,它能够让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科学知识与内容进行探索发现与学习,提升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素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在大班阶段的幼儿,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幼儿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大班幼儿的视角出发,对其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进行探究,以促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大班;科学;区域活动; 组织策略
【正文】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变得更加重要,为了让幼儿能够得到科学的教育,提升人才培养与发展的综合素质,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以期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体验过程,丰富幼儿的科学认知,增强科学精神。那么幼儿教师需要如何运用有效的策略来组织科学区域活动呢?
一、活动材料准备丰富多样,科学把握投放时机
在幼儿科学的区域活动开展中,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材料越丰富多样,幼儿对于活动开展中的科学内容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也就越强,材料是能够有效刺激幼儿活动摸索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幼儿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时,幼儿教师需要先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并且把握好不同材料的投放时机,让幼儿能够利用丰富材料进行有效探索。
比如在“有趣的种子”这一主题活动组织时,为了让幼儿通过此次活动了解到种子的含义与生命体的含义,能够对生命体与非生命体进行辨别,并且通过种子认识到周边世界,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黄豆、绿豆、芝麻、花生、南瓜籽、葵花籽和西瓜籽等种类丰富的活动材料,先让幼儿们进行讨论和观察,尝试观察和辨别不同种类的种子。之后,让幼儿进行探讨,如何对这些不同的种子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时候幼儿们都有了一定的分法,教师在听了不同类型的分法后,顺势引导“小朋友们肯定也有了最喜欢的种子吧!大家快来选一选!”然后教师再给出许多的小玻璃瓶分发到每个幼儿手中,让幼儿选择其中的一种种子,把它放入瓶子中并且贴好标签。然后教师再把握好时机把准备好的小花盆、塑料瓶、小铲子和放大镜等展示出来,这时幼儿的兴趣已经比较高了,看见如此多样的种子和活动开展的工具,纷纷凑上前来进行选择。教师让幼儿选择过后,就可以引导幼儿们把种子放入小盆中,再让幼儿们通过不同种子的生长、大小和颜色等来了解种子生长的外形和结构特征。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活动室中准备并展示丰富的活动工具材料,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室中划出一块科学活动发展区域,主要是以自然科学为基本内容,展示的主要是一些科学活动开展中需要运用的器具以及一些比较专业的科学设备,像放大镜、显微镜、滴管、镊子、夹子、天平、砝码、烧瓶、直尺、抹布和水桶等。在这些材料的展示与投放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与水平差异自行选择不同的材料。
在幼儿大班的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上,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材料给幼儿,并且根据活动组织情况科学地进行投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控活动开展的节奏,有效激发幼儿活动探究的欲望。
二、拓展科学区域活动时空,创设优化活动环境
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需要幼儿教师在实际实施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具体的区域活动开展时勇于拓展科学区域活动的场地、时间等条件,为学生创设或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
比如在“奇妙的网”这一科学区域活动开展中,为了让幼儿能够具体观察和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网”,认识网的实物与多样化的形态,引导幼儿在发现网的应用的同时,培养起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在科学活动开展时,带着幼儿们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网与网状物品。幼儿们在户外的树枝之间发现了蜘蛛结的网,教师可以先指着网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幼儿回答:“蜘蛛织的网。”教师再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蜘蛛织网是用来干什么的,然后幼儿们在仔细观察后得出蜘蛛利用网来捕捉昆虫这一结论。教师再带着幼儿们回到活动室内,然后让幼儿讨论并且展示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例如有幼儿说:“我爸爸有一件网状的衣服。”有的幼儿发现足球网也是网状的、装西瓜和篮球的兜也是网状的等等。接下来,幼儿教师再带领幼儿来到多媒体教室,观看一些网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的录像,然后再让幼儿思考一下,网状物品有什么好处?再给幼儿们发放一些美术纸,让幼儿开动脑筋动手画一画,设计一些网状物品出来,并且根据自己设计的物品,利用绳子学着进行制作,幼儿们纷纷运转大脑,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并且创造不同的网状物品。幼儿们在以上的科学区域活动开展中,先走出教室,在户外进行实际观察,得出关于网的实物形态,并且根据自己的实践活动真正地了解网的作用,接着回到活动室与多媒体教室等不同的场地进行探讨和动手实践,这样不仅拓展了科学活动的空间,延伸了科学知识与活动时间,同时在实际观察教学中,幼儿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除此之外,拓展科学区域活动开展的空间和时间还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比如教师在幼儿活动教室分别拓展布置了植物角与动物饲养角。在植物角中,教师可以放置几盆多肉或者比较好照顾的植物,在角落中贴上标语与养护相关的注意事项,并让幼儿主动学会照料花花草草等植物,记录和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在动物角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小乌龟、小蜗牛、八哥等没有攻击性的动物,避免造成安全隐患,让幼儿学会与动物互动中观察动物的反应,养成爱护动植物的好习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科学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
三、科学区域活动指导灵活,巧妙运用多样方法
在实际的科学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活动指导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活动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科学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并且进行有效指导,促使幼儿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首先,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多样化的丰富的活动内容与开展形式。比如在幼儿大班的“泥”有关的认识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法,带领幼儿去实地观察不同类型的土与泥。尤其是活出的泥。由于红土与黑土比较少见,幼儿们对于这两种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在幼儿对红土、黑土、黄土等不同类型的土的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顺势而为,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三种泥活出来的土分别会是什么样的?这时,教师就需要利用实际示范法对幼儿的疑问进行解答。教师在实际示范中把三种不同的泥活好后,可以指导幼儿利用泥制作不同的手工作品,并且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和发现不同类型的泥的特点与差异,以便对泥有更丰富的了解。同时在泥的相关认知活动开展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示法、观察记录法、信息技术等对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行为举止等进行分析,在适当的时机中给予有效的指导。
在幼儿大班的科学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让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幼儿教师需要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活动指导的方法等多方面入手,来顺利有效地开展科学区域活动,让幼儿接受到科学的教育和熏陶。
【参考文献】
[1]季宗敏,区域活动中幼儿科学教育的渗透核心探寻[J].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12期
[2]孟娇,区域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及教师支持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综合版),2018年07期
[3]温秀琴,创设引发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的区域活动环境——以大班“让鸡蛋浮起来”探究活动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年10期
[4]邬婷婷,教师与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互动案例及反思[J].科普童话,201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