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佳君
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 322205
【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间接经验,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所学知识,主动建立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关键词】整理复习 主动建构 教与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那么学生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建构知识帮助数学的学习呢?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接受间接经验,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要坚持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上好整理复习课,引领学生经历知识整理复习与应用的过程,主动建立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一、数学教学要从“点状”到“结构”转变
一般教师无意识的教学行为容易带来数学教学的“点状”,想到便渗透一点,想不到便听之任之,可能这次讲这道题用这种方法,下次就换了一种方法,即使偶尔渗透一点,也更侧重于方法层面和工具层面,并未上升到数学思想层面。这也导致了学生在教师的随机教学下认识也呈现片面化、点状化、模糊化,难以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结构性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升高以及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学生对新知识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与了解,但这些认识可能是局部的、片面的。因此,结合个人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清楚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学了哪些知识;其次,教师要能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沟通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结构化地组合;再次,教师要能根据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上好整理复习课,引领学生经历知识整理与应用的过程,主动建立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二、学生学习要经历知识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自己对数学理解的认知结构是后继学习的核心条件。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的数学知识是陆续教学的,每节课、每道例题只教学一部分知识。让学生通过回顾全单元、整个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再认各道例题的教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理解整个数学知识内容,以不同依据进行整理分类归纳,主动建构起数学小学阶段知识结构框架。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例如,小数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分数,是按照十进制位值原则写成的不带分母形式的十进分数。小数和整数的计数方法都是十进制计数法,因为计数方法的内在一致性,不同计数单位与其个数的累加就构成了全部的整数和小数。沟通小数与分数、整数之间的内在关联,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建构知识的教与学策略
整理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明确整理与复习的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更加巩固,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发展观,根据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程度不同的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分目标。通过不同目标的实现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每一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层次高的同学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建构数学小学阶段知识结构。
(二)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主动建构
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所学数学知识的空间,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抓住学生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着重引导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通过深入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及时弥补自己在这部分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从而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三)既要全面整理与复习数学知识,又要突出整理与复习的重点
整理复习课也要确定整理与复习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复习的重点,这样才能达到整理与复习的预期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框架。如五年级下册期末的整理与复习,“观察物体”、“统计”、“图形运动”由于学生对折现统计图、旋转比较熟悉,复习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这学期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侧重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加减法”则是五年级下册的整册重点,是学生学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在整理与复习时要侧重于这部分内容,利于学生个体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理复习课也要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能主动建构起知识框架。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把握好新课程理念,开展好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而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把要整理与复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已激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并在头脑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将重新组织的知识牢记下来。这样一来,对教师教育教学,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都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