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小学 海南东方市 572600
摘要: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对现实事物进行抽象形成,作用是解决现实问题。由此可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从数学的本源入手,真正实现数学智慧的增长。本文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方向,首先概述了当下生活化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改进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生活是数学的本源,就像一把钥匙,打开数学之门,也可以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小学高年级教学的难度更好,抽象性更强,只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数学回归生活,才能够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带动学生发现和思考生活保证数学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之所以教学效果不佳,是因为教学方向与科学性、合理性相偏离,而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对于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就存在误区。例如,一些数学教师将生活化教学与趣味性教学相混淆,认为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融入一些生活化元素,实现课堂趣味性的提升,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
(二)生活化素材的层次性不足
生活化素材缺乏层次性,也是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教师运用的生活化素材不仅内容非常单一,而且教学内容中体现出的数学知识难度也非常单一,没有实现素材内容、难度的多层次性。总是用同样的生活化案例,不仅没有体现现代生活的多样性,而且还会使得学生缺乏兴趣。而总是采用同样难度的生活化案例,这就使得生活化案例的教学功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三)课堂氛围缺乏生活化情境
有些教师在描绘生活化情境时过于简单随意,或者过于不真实,这就使得生活化教学走向形式化,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无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习惯和思维[1]。
(四)生活化情境脱离数学
有些教师是在生活化教学中只重视数学知识,忽视生活化情境,有些教师则相反,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脱离数学,忽视了其“数学化”的方法,这就使得课堂变成游戏课、表演课,不仅没有实现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二、改进策略
(一)教师要正确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价值
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是需要数学和生活素材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的,而不能让两者割裂或者止于形式。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来认识数学知识,将抽象的高高在上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生活化案例要围绕数学知识展开,最终又要回到数学、回到教学,这样才能实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理解、锻炼学生能力等多方位的教学价值。在认识到这些之后,教师要在实施教学之前,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备课。
(二)搜集和整合生活化素材,保证素材丰富有层次
教师首先要丰富生活化素材,通过网络资源、教学资料、日常观察等多种方式丰富自身的生活化案例库。只有拥有了大量素材,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内容可以拿出来。
其次,教师要保证案例的内容具有时效性,且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这样才能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在能够快速接收信息的同时,有种熟悉和亲近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折线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以某个学生7-11岁的历年身高变化为例来引导学生绘制和理解单线折线图。这个案例对于小学生来说就非常合适,成年人的身高是固定不变的,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每年长高都是一件非常快乐和重要的事情,因为小学生普遍都是非常渴望长大的。以这个生活素材为切入点,就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多与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多沟通,了解近期所在班级发生的有趣的事,对于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可以进行加工提炼作为教学素材。
(三)教学语言要符合生活化特点,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
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快速进入生活情境。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符合生活化特点,如果通过朗读的表达方式来朗读案例内容,往往很难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教师需要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而不是书面化的方式。其次,在创设情境时,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是通俗易懂的,不要有太多专业术语,否则就容易让人有远离生活的感觉。对于一些平时讲方言的地区,教师在描述生活化案例时,还可以穿插一些方言,让学生很快进入自己平时生活的情境,从而实现课堂生活化氛围的提升。最后,所用的语言尽可能生动幽默一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从而快速进入生活情境[3]。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解题的关键步骤编成绕口令:“找出关键点,合理列算式,单位莫遗忘,解完要验算。”通过这种趣味性的语言,不仅能够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还能够真正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很快能够记住这些关键步骤,在实际解题时就能够有条不紊,不容易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四)生活化情境要与数学知识紧密衔接
教师要时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不能为“生活化”而“生活化”,花太多时间去创设情境、丰富形式,而耽误了教学任务的落实。如在进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时,这些课程知识点难度相对低,在生活中的运用也是非常普遍非常常见的,教师可以在选取案例时,有很多案例可以选择,教师就需要选择与数学知识衔接最紧密的案例。例如,体育教师刚刚进行了跳绳的随堂测试,教师就可以找体育教师要到学生的测试成绩,通过制作学生跳绳数量的条形统计图、计算学生测试成绩的平均数等等,来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素材的结合,这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生活素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非常紧密,是全班学生刚刚经历的生活情境,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课堂时间做太多的情境创设,学生就能够眼前一亮,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进行了跳绳成绩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计算和制作以后,教师还可以拿统计结果与同年级其他班级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动性,掌握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并积极的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解决现实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生活化教学主要存在教师认识存在误区、生活化素材的层次性不足、课堂氛围缺乏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情境脱离数学等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价值、保证素材丰富有层次、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实现生活化情境要与数学知识紧密衔接,通过这些策略的落实,来提升生活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俊生.试论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生活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05):32.
[2] 张秀林.让生活经验数学化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情境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中). 2019(09):71.
[3] 许美珊.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 2019(16):39.
作者简介:李燕,女,1971年6月,民族:汉族,籍贯:海南省东方市人,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