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李普智
[导读] 德育教育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李普智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竹营小学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德育教育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小学数学课堂做到情知交融,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情商与知商,让学生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德育为先,质量为本”。可见德育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教育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去,争取课课有德育,时时有德育。为此,小学数学应育德于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注重以情激情,强化以情促学
        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缩小师生心灵的距离,从而唤起学生的共鸣,激活学生思维的波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亲切的眼神、会心的微笑,生动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彩部分给予肯定表扬,都会让学生感到快慰,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使他们喜欢你,爱听你的课。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转变角色,变数学的传播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要当好“小学生”,多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插问“不明白”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根据是什么?”你能说说理由吗?等等。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敢于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生动活泼,大胆探索。实践证明: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建立和谐和师生关系,以心换心,以“情”激情,唤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情绪,达到以情促“学”的目的。
        二、注重以趣激情,强化以情促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以“趣”激情,以情促“思”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时,我特意选了一张上次拔河比赛获奖的奖状,问学生:“大家喜欢这张奖状吗?”“喜欢。”“这是我们班荣誉的象征,既然喜欢就要珍惜它,把它保存好。我们一起来给它做个相框好吗?”学生很兴奋地一齐说“好”。一张奖状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学生立即被这个有趣的活动所吸引,积极投身到这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这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思维异常活跃,从相框材料的选择,相框边框的长度的大小(即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镜面玻璃的大小(即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积极主动的探索,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优化出最佳方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注重以疑激情,强化以情促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想方设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以“疑”激情,以情促“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平时,都是老师考学生,今天就让同学们来考一回老师。学生一听考老师,马上兴趣倍增,跃跃欲试。老师接着说:“同学们随便说一个数,老师都马上告诉你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说出一些数(有一位、两位,甚至有几千、几万的数),老师都能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回答,然后,要求学生用计算器验证。当验证的结果显示,老师的答案全部正确时,课室安静极了。对此,学生感到非常惊讶,老师为什么答得那么快呢?到底有什么窍门?带着这样的疑问,激起学生主动去探究的欲望,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和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
以“疑”激情,以情促“探”,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让课堂闪烁探究的火花,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思维品质和习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以辩激情,强化以情促创
        学生的求知情趣是创新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创新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思想领域,必须以更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塑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小学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以“辩”激情,以情促“创”。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在得出比的意义后,教师故意提出:“你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为什么?”学生好胜心马上被激发,展开争论。一学生说:“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既然除数不能是零,那么比的后项也不能是零。”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说:“比的后项可以是零,我是体育迷,在电视上看到记分牌上有2:0的。”课堂上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他们很快分成两派,据理力争,谁也不服谁。这时,教师顺势让他们分组讨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真诚探讨,终于明确其道理。辩论把课堂推向高潮,诱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展现学生创新个性,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这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五、注重以评激情,强化以情激进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兴趣,培养其自信心,从而使其取得最大的进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多样化,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用表扬、鼓励的语言,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多鼓励多赞美,对学生的思维和观点、情感与态度要从好的方面去引导,不要打击、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深深的自豪感,教师的赞美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悦和深深的满足,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    总言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块情感的沃土,需要教师去挖掘。教师以情感为钥匙去开启学生学习的心扉,让情感与思维共舞,情知交融,让学生得到有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萍.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2]李冬,刘洋.小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成才之路,201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