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绘本教学玩转低年级学生课堂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张佳玮
[导读] 近几年来,数学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日愈密切,人们愈来愈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与生存技能的发展
        张佳玮
        惠州市水口中心小学,广东省惠州市516000
        摘要:近几年来,数学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日愈密切,人们愈来愈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与生存技能的发展,对于数学教学,我们不仅要重视概念的理解、计算的严密,更应该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构建“数学生活”课堂,即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地教学课堂。当数学作为一种生活教育来理解时,它就不仅只是局限于课堂,更不仅只局限于课本上知识的运用,它应该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变得更生动活泼,更没有负担,更能受到学生的喜爱,而数学绘本教学则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下面,我们就对数学绘本教学如何玩转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进行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数学绘本  低年级学生  数学课堂  直观有趣

一、什么是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在大力提倡学生阅读、悦读,不受限于课本或课堂所学。绘本,即以图画与少量文字故事的形式,教授知识。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老师或家长都误认为:绘本阅读只和语文领域有密切关系,从而忽略了数学绘本的学习,所以,每个学校或班级在推行绘本阅读活动时,都较少触及与数学有关的阅读[1]。
        数学绘本,结合丰富的图画、生动的故事情境,融入最基本且实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的作品,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上最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万物皆有数。通过绘本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倾听、讨论数学概念的机会,还培养了孩子们珍视生命,关心他人和集体的情操。这种数学阅读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数学是活泼的、生动的、富有意思的。
二、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之魅力
        低年级是数学启蒙的重要阶段,而数学绘本不仅可以作为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由教师引导,带领学生们玩转我们的数学小课堂。
        (一)数学绘本教学让孩子爱上数学
        我们的课堂是为社会服务的,它培养的是一群适应社会、奉献社会的学生。绘本教学能将数学知识与图画故事相结合,把整个课堂从小知识点提升为大知识点,这恰恰是应试教学中所缺失的。数学课堂是有趣的、生动的。其实数学的难点很多在于如何理解概念,运用概念。我们以往的课堂在讲解概念的时候更偏向于把概念牢记,然后再通过多种多样练习使得知识的概念慢慢的渗透,慢慢的理解。但,数学绘本的直观性与故事性恰恰打破了这种局面。它以一种生动的故事情节去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感知绘本去理解感悟概念的具体意义,再通过少量的练习去验证它。优秀的数学绘本让低年级学生保持对新概念的直观理解,从而爱上数学。
        (二)数学绘本教学下爱的教育
        当前社会,生命教育已成为社会焦点核心。数学绘本的出现恰恰是通过生动、形象、柔软的方式,把珍爱生命、关心家长和关爱自己三个要点的生命教育思想与数学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数学绘本为载体,一个有趣的故事把学生们引入到了有爱的数学世界。就以“好玩的数学绘本”系列中的《长颈鹿照相馆》一书为例。它以森林动物照全家福展开整个故事情境,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数与运算中的"数的组合与分解"这一知识点的同时,绘本中色彩缤纷的画风,可爱的小动物,爱意满满的故事情节无一不在诉说爱自己、爱他人的教育,更无形中渗透着生活“万物皆数”的思想。
三、打造一节玩转课堂的数学绘本课
        如何在课堂上渗透教育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乐趣,让学生以一种好玩的心态去接受课堂,更好的理解数学教材,成为了当代数学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
        (一)教师需要一定的绘本知识储备,知道该如何选择优秀、与课堂契合度高的数学绘本。可以以各个年级为单位,教师分组、共享并共同寻找每节课重难点与每个知识点、每个单元相关的绘本,制定出由绘本来导读,有形象具体画面的计划,实施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教学方案;
        (二)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并得到家长的支持。

让家长了解什么是数学绘本以及数学绘本对于理解课程教材的意义,让家长切实体会孩子在喜欢数学中学习的好处,使得家长支持数学绘本教学并能在孩子“预习”数学绘本时起到引导与监督的作用;
        (三)布置阅读绘本的任务并教会孩子如何阅读数学绘本;
        (四)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以课件、视频的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在播放课件图片时,也可由教师或学生表演者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
        在课堂实例,学习“测量单位”这一课时,它的重难点——测量单位的相对性,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相对较难克服。在学习时,我发现学生能很好的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一个物体的多长多宽,但却在数学拓展部分往往想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五个手掌,它们的长度却不一样呢?针对此问题,我是这样来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1、预习绘本,“悦”读感悟。我会先布置孩子们回家自行阅读,孩子们呢,得到了这个作业也非常的高兴,他们可喜欢看绘本了。随着阅读数学绘本《小熊的鱼娃娃》的深入,孩子们初步明白了如何去测量一个物体,明白了可以用精确的尺子,还能用生活中的很多物体,跟着小熊用身体的各种相对单位部分量一量物体。孩子们发现,数学变得有趣多了,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能用到今天所阅读的内容,体会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2、说讲绘本,玩转课堂。我会在数学活动课堂上让学生派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同时我会跟着讲故事孩子的节奏用电脑把绘本内容重新展现一次:一只小熊已经到了该自己钓鱼的年龄了,但他却找各种的借口偷懒。于是熊妈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如果小熊能钓到符合妈妈标准的小鱼,那妈妈就送他一条“有手指头大的圆眼睛、一手长的大嘴、一抱粗的腰,还有三步长身子”的鱼娃娃[2]。最后,小熊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得到了熊妈妈亲手缝制的、超出熊宝宝预期的鱼娃娃!
        3、激趣提问,头脑风暴。在孩子讲完完整的故事后,我再提出问题:为什么熊妈妈是按照小熊的要求做的的娃娃,但最后小熊却得到了一个超出预料的娃娃呢?孩子们马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定要解决这个“奇怪”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通过交流心得,慢慢探索,终于得出了结论“是谁的一个手指长,谁的三步长身子高”,关注研究对象,体会并理解到了测量单位的相对性。通过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孩子兴致勃勃的克服了抽象的相对问题。
        绘本的直观、图片的鲜艳、故事情境的代入,无不抓住孩子的内心,使孩子的兴趣紧跟课堂,在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数学绘本对于整个数学课堂而言,就像是连接串成珠子那条长长的线,用多彩的图画、有趣的故事情节把整个课堂所要学的知识点、重难点串起来,形成连串性学习。从开头的导入到最后的课堂总结,都是一个完整故事的部分,缺一不可。学生听了开头,他们就会好奇,就会想知道,结尾是怎么样的呢?在追逐情节中,轻松掌握知识点,更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中,学生把控了整个课堂。

        结语:数学绘本是一道新的大门,只有勇于探索、敢于专研的教师才能带领他的孩子们把控数学课堂,玩转数学知识。研究数学绘本的道路是曲折而幸福的,新的方向,继续努力研究探索,让数学绘本成为孩子们玩转数学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3],让绘本阅读成为我们生活、成长的一种方式。
        我所要探寻的不过是一个探路者的角色,打开一盏名为数学绘本的灯,为学生探索出一条亲近数学,走进数学,爱上数学,玩转数学课堂的大道。
        
参考文献:
        [1] 郑惜妆. 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浅议[J].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3,(3):50.
        [2] 任勇才. 绘本馆——小熊的鱼娃娃[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 杨银喜.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2):26-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